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明贼 > 第五百九十章 浍水之畔

第五百九十章 浍水之畔(2 / 3)

边的形形**之人,也对不上号!更何况朱由检还是个勤勉的帝王,又严禁后宫干政,这种祸事借用过来,只怕是不合时宜吧!

李信如此暗暗揣度,却见何腾蛟又道:“晋国虽强仍有每况愈下,可见最脆弱的还是国中内部,如果上下和睦,团结一心,又何至于如此?”

原来竟是暗指朝廷内都纷纷,白白便宜了流贼。不过,何腾蛟此前仅仅是个区区县令,升任兵备道也才月余而已,竟然就搞指摘朝廷过失,若是被有心人传到朝中,只怕一个丢官去职是难免了,幸好他遇到的是自己。

“何兵宪说的好,可以李信看来,朝廷之忧不再臣子,而是在今上!”

李信这一句话在深受儒家理学浸染的时人尤其是何腾蛟这等读书人看来,已经是大逆不道之言。何腾蛟面露讶色,虽然他也曾隐隐觉得皇帝的作为恐有不妥,却从未如李信这般斩钉截铁过,多数时候他都认为,这是朝中有奸臣蒙蔽了皇帝。

但滔滔浍水之畔只有李信与何腾蛟两个人,何腾蛟从见到李信之初就觉得此人不同于武人,行事与想法总有令人深思之处。由此,李信对皇帝的指摘则引起了他浓厚的好奇心,不但没有阻止他继续说出如此悖逆之言,反而颤声问道:

“镇虏侯何出此言?”

李信冷笑道:“但凡君主强势朝政无非会有两种结果。君主贤明,诸臣就如驷马归辕各司其责,国事自会蒸蒸日上。若昏聩无能、刚愎自用,诸臣就如驷马脱缰,祸国乱民!所以,国若乱,责在君而不在臣!”

李信的意思是,大臣之所以能够做出祸国殃民之事,还是因为皇帝没有识人之明,将不合适的人呢放在了不合适的位置上。如果皇帝能够操控大臣如熟练的驭者驾驭驷马,国中又岂会出现内斗?

何腾蛟果然理会了李信的话中之意,心中大骇之下,竟忘了这等言辞出自于一个武人之口才更让令人惊骇的。半晌之后,何腾蛟神情黯然,低声说道:“镇虏侯之意,今上不该再用周延儒?”

这回又轮到李信惊讶了,何腾蛟的思维跳跃,居然一下就扯到了周延儒身上去。但是,这句话却是一语中的,切中了要害。周延儒再度为相,绝对不是大明之福。除了周延儒本人品德能力不行以外,他背后还站着一股庞大的势力,那就是在他付出活动中出了大力的复社。而周延儒的回归京师,则会使得本就已经被朝中内斗折腾的乌烟瘴气的北京城雪上加霜。

李信最终还是岔开了话题,这等事他们操心也是没用。只不过他万万么想到,正是有了自己今日的一番话,何腾蛟将在若干个月以后,做出了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

“何兵宪孰知江淮地理,若李信急于南下渡河,不知可从何处突破?”

何腾蛟仰着头思量了半晌,才道:“浍水泛滥,只怕这方圆百里都无法强渡。”他看到李信的神情一阵黯然,又补充了一句。“反正三卫军主力也没到,不如就趁此机会休整一番,将这浍水以北的诸多流民都如法炮制,安置一番!”

李信意兴阑珊,“李信武人一个,这等理民之事,还要靠张阁老!”

“镇虏侯太过自谦了,若不是镇虏侯沿途安置流民二十万,徐州府只怕便没有百姓了!”这句话,乃是何腾蛟发自内心之言。在济宁州听说李信收拢安置了灾民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不以为然,甚至还有隐隐的担心。

朝廷向来防止百姓聚集,更何况还是一些已经失去了里甲管制的乱民,如果真如信中所言,动辄四五万人聚在一起,岂不是前门驱狼,后门请虎吗?万一这些流民乱了起来,那就是流贼啊!

所以,极为不放心的何腾蛟主动请缨,接下了这押运粮草的活计。结果,一路南下,在

最新小说: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五代风华 神话版三国 状元郎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