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明贼 > 第四百八十章 推心置腹

第四百八十章 推心置腹(2 / 3)

劝一劝双方。谁知薛国观却咬住不放,“如何退?诬陷有功之臣,无视朝廷公义,若是让他得逞了,岂不是寒了天下百官的心?到时谁还肯为朝廷拼死卖命?”

一番话说的义正词严,李侍问撅着花白的胡子酝酿了半天也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是啊,张四知趁机打压李信,谁都看得出来,可是薛国观挑在了明面上,便叫人糊涂了。

李侍问糊涂可其他人不糊涂,谁看不明白,不论薛国观还是张四知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看是为了李信和江南织造局勾结市舶司贪污的事争执,实际上是另有所指。

只是众位阁臣们也不便说破,若不是张四知将薛国观逼急了,他也不会撕破脸。

张四知在灌了两大口茶之后终于缓了过来,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颓然道:“好好好,老夫争不过你,念在同僚一场,也不能撕破了脸,江南织造局贪污一案老夫不追究便是,不过李信按兵不动一事,老夫却要一查到底!”

……

锦州,李信拉着孙鉁和他谈了整整一上午,从高阳到山西又到锦州,说起来这一年的经历却是让人唏嘘不已。

“李将军为国事奔走,孙鉁看在眼里,心里却是着实敬佩的紧,说起来惭愧,多少饱读圣贤书的举人进士们都没这般心志!大明啊……”孙鉁沉默半晌才缓缓道:“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你们武人其实也好,用不着操心朝廷上那些烂事,就说钱粮这一节吧,大军动与不动每一天都要耗费粮食数以万计。你们便只管打仗,可这大明的家却不好当啊。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你我就是那巧妇啊!”

本来说的好好的,权且闲聊,孙鉁如何又往朝政上提了起来?再说,这也不是一个文官该与武人说的事情啊。

“二公子的意思是,朝廷没钱了?”

李信对孙鉁一直保持了在高阳时的称呼,孙鉁似乎也不反对,甚至还有欣然接受之意。或许在孙鉁看来,李信称他为二公子,正是此人念旧的表现。一个武人虽然不能强求他讲究官场礼仪,而孙鉁最为看重的还是内心胜于表面吧。

“孙鉁守在母亲大人跟前四十余载,到现在才出来做官,虽然时日尚浅,却是知道朝廷根本就是一个大泥潭,一脚踩进去就算你想拔也拔不出来。在这大明朝想做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便不能秉持圣人那一套出淤泥而不染,是要和光同尘的,是要同流合污的!”

李信心道,你才看出来,想在大明朝做点事就得先搞政争,把反对的人都踢出去才不会有人掣肘。这一年来,李信在山西为官,自是深受其害,深有感触。

“二公子何以如此悲观?大明朝不是也出了个海瑞吗?”

“海瑞?清则清矣,刚则刚矣,却是于时局无补。”

李信没想到,孙鉁的看法居然更贴近世俗,一味的刚猛而不知妥协,最后可能什么事都做不成,就像海瑞一样,就连能臣如张居正者都十年而不用之,如此便可见一斑。

“尧舜禹汤,圣人那一套读书立说可以,拿到朝中来做事却是不成了,这也是孙鉁因何四十余载不愿出来做官的原因所在。”

孙鉁如此推心置腹,让李信大为感动,或许他真的将自己当作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武夫,以为自己听不明白吧。但随即李信便否定了这个想法,连他自己都会相信的。

“今夏大旱,粮食绝收,今秋和明春怕是又要饿蜉遍地,朝廷又连连加征饷银,百姓们苦啊,弄不好明年又不知有多少百姓被逼到流贼那里去!”

这番话若是在朝中说出来便是大逆不道,可李信却清楚孙鉁说的是实情,不过,这一点李信是早就有所准备了。

最新小说: 谍战:红色掌柜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早安大明 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 将北伐进行到底 女穿之大理皇朝 战国生存指南 帝秦设计师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