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明贼 > 第四百五十八章 争夺帝位

第四百五十八章 争夺帝位(2 / 3)

他得了势,怎么可能放过自己。再加上多尔衮的回京,他争夺皇位的希望更加渺茫,为今之计不论他愿意与否,都只能站在永福宫一边了。

于是原本夺位呼声甚高的济尔哈朗便摇身一变,成了永福宫那位年不过两岁小皇子的忠实拥护者。

最终多尔衮派豫亲王多铎代表他入城祭奠先大汗,同时提出尽快决出继承皇位的人选。但是,多铎在得知阿济格已经被杀的消息后便失去了理智,要找济尔哈朗拼命,最后在皇族老人的死命拦着下才没能得逞。不过城中的一干皇族老人,也就皇位的继承上发表了一致的看法,就是从皇太极的儿子里决选。

多尔衮当天夜里得到消息后,并没有基于表态,可在次日一早便态度鲜明的提出,皇位的继承顺序应当以立嫡立长为原则,眼下先汗皇太极没有嫡子,长子豪格又成了明朝的俘虏,那么按照长幼顺序理当由庶妃颜扎氏所出的叶布舒继承皇位。

多尔衮的建议一经提出,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皇宫里后妃次序较高的几位基本上都是博尔济吉特氏,无论永福宫庄妃还是皇后,都是蒙古人,就连皇太极后来所纳的林丹汗遗孀囊囊太后亦是博尔济吉特氏。而这些蒙古后妃中,便以永福宫庄妃之子福临的即位呼声最高。而且更为难得的是,皇太极生前所亲掌的两黄旗也都一心一意支持福临继承皇位。

多尔衮提出让叶布舒按照立嫡立长的顺位继承皇位其实也是权宜之计,当他得知了京中的绝大多数皇族并不支持皇位传给皇太极的兄弟后,便毅然决定另辟蹊径,来得到尽可能多的皇族的支持,再加上他有兵在手,原本很多站在永福宫一方的皇族,又转而站到了多尔衮一方,支持颜扎氏所处的硕塞为帝。

而相比之下原本占尽优势,地位举足轻重的济尔哈朗则被边缘化了,尤其是他亲自监斩了阿济格,很多人为了避免与其过于亲近而招致多尔衮的妒恨,便开始纷纷避而远之。

这使得济尔哈朗在心理上更加依附永福宫,希望阻止多尔衮得逞来自保。可偏偏事不遂人愿,多尔衮自提出立叶布舒为帝后,原本只是地位低微侧妃所生的叶布舒成了盛京城中瞩目的焦点。因为一旦多尔衮取得了绝对的优势,此人将是统御大清的皇帝,又有谁敢小觑于这个十一岁的孩童。

况且还有一点叶布舒的优势要远远高于福临,叶布舒已经十一岁,眼看就成年了,而福临才两岁,连话都说不利索,这种年纪随时都可能夭折,所以在盛京的皇族老人们与永福宫关系并不亲近的一部分人自然更倾向于年纪较大的叶布舒。

多尔衮在城外的军帐中陷入了沉思,最终使他觉得改变亲自夺位主意的,其实是自己远在山海关外的代善哥哥。他居然早就托付了硕托少给自己一封信,并且叮嘱这封信只能在抵达盛京成后交给自己。

多尔衮展开信件后,才看了没几句,心里就已经凉了半截。代善居然也不同意由皇太极的兄弟里选择皇位继承人,而与盛京里的皇族老人们一般无二,赞同由皇太极的子孙里选择。

尽管他在心里大骂代善狡猾,却又无计可施,如果不按照代善的原则去做,他将得不到自己这代善哥哥的最大助力,那么在皇位争夺中他将人单势孤。所以,在一番权衡之下才选择了母家相对薄弱的叶布舒站在台前替他争夺皇位,大不了等叶布舒得到皇位以后再徐徐图之。

而硕托的表现让多尔衮也警觉起来,平素里看这硕托好像是直来直去,没甚主意,可究竟还是小看了他。硕托显然是早就和代善串通好了,表面上是帮他夺位,实际却是代善埋在自己身边的一个眼线。不过多尔衮很快也就释然了,不论如何硕托都是他身边之人,只要利用得当就可以借助礼亲王代善的力量来作为自己的助力。

最新小说: 大宋文豪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诸天:数值怪从北宋末年开始 红楼:我,贾环,抄书百倍奖励! 三国:从捡属性开始杀到黄天当立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李世民穿越扶苏 大汉之我是刘病已 神话版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