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明贼 > 第二百一十章 觊觎煤矿

第二百一十章 觊觎煤矿(2 / 3)

,一旦作乱,大同府就得天翻地覆,他得何年何月才能返回京城。

但这事的干系也太大了,熊开元如何能轻易松口。他虽然有短处,但也不是个轻易肯受人拿捏的人,更何况他的后台可是当朝内阁大学士刘宇亮,他就不相信刘宇亮敢不保他。

很快,高时明就让他泄了气。

“哼,别以为咱家不知道你肚子里那点弯弯绕,实话告诉你吧,刘宇亮已经奉旨在家养病,哪里还有顾及你的心思……”

这句话让熊开元心神剧震,之前就已经有了种种不妙的迹象,先是与京师之间的书信往来突然断了,然后就是中使的突然到达,对李信封赏有加,似乎参劾一事不但没起到作用,反而推动了皇帝对李信的封赏。所以,刘宇亮奉旨养病之言从高时明口中说出之后,熊开元就彻底不淡定了。

“这这这……”

高时明满意的看着熊开元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得意洋洋的道:“指望着远水能解得了近可?熊大人我i未免天真了……倒不如按咱家划下的道道走,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呢!”

这位知府大人天人交战之下,心里蒙上了厚厚的一层挫败感,一种预感油然而生,诬告李信事件可能将是他自给事中周瑞豹考选事件牵连贬官后,又一个大坎,甚至可能会比那一次跌的更惨,难以翻身。

“开元驽钝,还请高公教我!”

熊开元突然一揖到地,高时明眯着眼睛,他知道这厮已经彻底服输了。

次日一早,熊开元亲自承诺将回去说服代王,同意灾民安置在御河东岸一事,而且再次批了调粮的文书,来赈济灾民,安抚情绪。

李信没想到高时明竟然只言片语就将熊开元给收了,看来还得重新评估这些太监的能量,对高时明的请示之心顿时收起了几分。从这高太监对他的态度变换之突然,也能看出此人极为识时务,不会为此前的隔阂有半分思想负担,有利则合,无利则分,如此简单倒好,省了许多精力。

高时明对李信的期望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定局面,大同府不能乱,按照这个态势,他判断还会陆续有灾民北上,大同府若处置不当,激起民变不是不可能。

现在他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走吧,路上的安全实在成问题,不走吧,一旦起了民变,他是代天子传旨的中使,是要担责任的。

也因此,只要是和抚民有关的事,高时明对他一概全力支持,这在无形中减轻了李信所面临的巨大阻力,大同府各方势力因为有中使的介入,态度也变的审慎起来,不会轻易表露反对意见。

一连数日,朝阳堡新址的建设如火如荼,第一批两千人已经就位,各种基础建设已经拉开帷幕。

可阳和卫西那几万人到现在还没着落,高时明急的不行,便催促李信快些准备,同时又遣了人去大同府催促熊开元尽早说服代王。这还不放心,又提示李信,他有治理鼠疫灾民的权力,不必畏首畏尾,除了三卫地界上,三卫以外的地方也让他放手去做。

这倒给李信提了醒,他又把大同府的地图拿出来,趴在上面研究好好一通,又将此前的计划做了一番改动,拨五千灾民往浑源州安置,一万灾民于大同左卫与大同府城之间千里河北岸安置,余下的灾民则按照计划继续安置在御河东岸。

李信如此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染指大同府城与浑源州的煤矿,当然,在明朝的时候,煤炭的作用远没有后世重要,唯一的作用也不过是取暖烧火之用。

问题的难点却在于人力上,如果李信想开采煤矿,就需要大批人力,当地官府自然不会让一个武官征用当地人,自由招募更是不被大明法律所允许,农民与军户

最新小说: 三国:从捡属性开始杀到黄天当立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大汉之我是刘病已 红楼:我,贾环,抄书百倍奖励! 大宋文豪 神话版隋唐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诸天:数值怪从北宋末年开始 李世民穿越扶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