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地的势力亦盘根错节,必须谨慎处置才是上策。但是,李信接下来的话则让毛维张原本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弄虚作假的事可以不追究,但是粮食盐铁等货物北上,都资助了鞑子的军队,检查站要尽快的建立起来,现成的人我都调来了。”这个现成的人选正是那史大陀,用这货来恶人磨恶人再合适不过。
“大人万万不可啊!请大人三思!”
李信没想到一向不怎么担责任的毛维张这一回态度却如此强硬,不禁有些诧异,他也想听听此人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三思何来?”
毛维张拱手一揖。
“贸易断绝收不上税,阳和卫的岁入来源便少了一大截。”这是对阳和卫最不利,也是见效果最快的一个不利结果。
“还有呢?”
李信觉得这并不足以说服他,不在阳和卫设立检查制度。
“晋商历来抱团,若是大人将这些人都得罪透了……据说他们连在朝廷内阁的大学士面前都能说上话……”
这原也不足为奇有钱能使鬼推磨,就像那前任首辅刘宇亮,以这货的贪婪,便很有可能被这些行腐蚀拉拢了。但这分理由也不充分。不过,在毛维张看来,这就已经是严重的不得了的事情,一方面决定着阳和卫的财源,一方面又是和朝中重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万一哪个决定不小心,触碰了那些人的利益,到时候恐怕自己怎么死的都难以预料。
毛维张还想再劝,李信则将其打断。
“此事主意已定,史隶目这次来便是专程负责检查站的选址与新建事宜,毛镇抚要全力配合他啊!”
“下官责无旁贷……”
毛维张无奈的应承着李信的话,他只觉得李信这是在胡闹,出口贸易怎么就成了资敌,通敌了呢?更何况人家几大家晋商,每年撒在阳和卫的孝敬因在便不在少数,如今他代表的卫司衙门说翻脸就翻脸,日后还如何相见了?
“记下来,检查站成立以后,只允许从虎峪口与镇虏卫方向来的行商南下,决不允许从大同府和浑源州来的人北上。这种清单上有一个金运财货的详细名单,到时候便以此为准绳,一旦发现有夹带违禁物品出口者,不问缘由数量,所运送货物一律没收!”
一旁的海森堡能听懂一些汉话,对李信和毛维张交谈的内容,听了个七七八八,也觉得不应该如此简单粗暴的对待那些商人。他毕竟是来自崇尚商贸的欧洲,对商人有着天然的好感和同情心。李信如此恶待商人,无非是看中了那些代表着财富的货物,但如此做无异于杀鸡取卵,是绝对不可取的。
“李将军,你如此对待商人对他们是不公平的,上帝赋予了他们自由贸易的权力,你将他们剥夺是违背上帝旨意的……”
李信没想到连海森堡都来反对他,但是这件事任何人都左右不了他的决心,将物资源源不断的向口外输出,就等于将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输给鞑子,这一点毋庸置疑。尤其是崇祯十一年冬天的入寇虽然横扫整个直隶,对明朝内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震动,但终究是没抢多少东西出关去。那一年的大旱,以及严寒带来的物资短缺,都将成为摆在关外满清政权面前的一大难题。
自己在山西掐断了他们另一项财货来源,便等于变相的削弱了满清八旗的力量,一个禁运便能抵得十万明军,阳和卫与镇虏卫少了点税收又算的了什么?这笔账怎么算大明朝怎么都是赚的。
海森堡见李信不打算与之争辩,打算再进一步的说服这位东方的将军,一名军卒在堂外响亮的吼了一嗓子。
“左千户所史大运求见总兵大人!”
说话瓮声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