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既害怕又感到无能为力。谁知东方将军说了一句话之后,这些东方人争论的焦点人物竟然挥刀自杀了。
难道是东方将军凭借滔滔雄辩之才,将那试图兵变的叛徒说的羞愤而死?随着东方士兵的阵阵齐喝之声响彻瓦窑口堡上空,海森堡更加确信自己的这点猜想。听不懂这些东方人的语言实在是一件苦恼之极的事,他暗暗下了决心,等得了时间,一定要好好的跟那东方将军学说东方语言。
此间事了,李信带着镇虏军方阵随那报讯的军卒,急往新平堡方向而去。新平堡距离瓦窑口堡不过三十里地,即便是在雪地里,急行军之下两个时辰也堪堪赶到了。
由于忧心新平堡的安危,李信不计任何体力,镇虏军甩开了膀子一路急进。谁知到了新平堡之后,眼前却是一片安静祥和,仿佛根本就不曾发生过战斗一般。
李信和镇虏军诸军卒奇怪,南下报讯的军卒也奇怪,明明蒙古鞑子声势咄咄逼人而来,怎么前后不过多半天的功夫就变得如此平静了?
李信心中突然咯噔一下子,莫不是蒙古鞑子已经破城了吧?但看城头一杆残破的明军战旗还在迎风猎猎,说明新平堡还牢牢的掌控在大明手中,一颗心略略放了下来。
“去叫城吧,进城休整,不回镇虏卫了!”
李信率领镇虏军的出现让新平堡夯土墙上的戍卒们好一阵紧张,待弄清了城下来人是三卫总兵之后,顿时便爆起了一阵阵的欢呼。
“总兵大人亲自提兵来,咱们新平堡没事了……”
“那蒙古鞑子肯定是闻到总兵大人的味了,夹着尾巴开溜……”
随着城上的欢呼与议论,李信率军进城,镇虏军人数虽然不多,但随着有节奏的口号之声,踏着齐整的步子,鱼贯而入,气势竟是连皇帝亲军都不输。
这就是此前队列训练与强调几率所带来的附加效果,区区数百人却能给人带来远超寻常的安全感。镇虏军从创军之初,便被打上了这种军容整齐,精神饱满的印记。
进城之后,李信能明显感觉出这些守城戍卒们精神萎靡,神情不对劲,细问之下才得知,就在刚刚一战,新平堡中的千总中流矢不治身亡。若不是鞑子突然莫名其妙的退却,恐怕新平堡此刻已经落入蒙古鞑子之手了。
新平堡中现在的情形是群龙无首,把总们各自为战,谁也不服谁,好在李信来了,而且是携三卫总兵之威势而来。经过初步了解,堡寨内虽然名为千总镇守,实际兵力也仅仅五百余人,与镇虏军的步兵方阵相当。
这些堡寨的守御最初归山西行都司下属卫所管辖,兵员亦是由当地军户充任。但明朝中叶以后卫所糜烂战斗力每况愈下,事宜在万历朝以后便将这些边墙堡寨直接划归大同总兵府,兵员亦是总兵府募兵所出,战斗力比卫所兵强了不是一点半点。如今崇祯皇帝封李信为三卫总兵,三卫辖地内,包括这些堡寨自然而然便都被李信划归到自己的麾下。
实际上,大同镇总兵府和三卫总兵府在事权划分上还是有重合不清的地方,譬如这些边墙堡寨。但是皇帝不明示,内阁装糊涂,根子还在内阁反对李信的势力太过强大,皇帝既能让李信任三卫总兵便以自觉达到目的,不会进一步为了一个武臣而与股肱之臣针尖麦芒的对抗。
至于三卫总兵府和大同镇总兵府,究竟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方那就只能看李信自己的道行了。当然,皇帝也不是全然不顾被当做钉子钉在大同镇的李信,至少他在大同镇总兵府新任总兵的人选上便拖了几日,等于变相给李信创造了机会。但是,国事不是儿戏,大同镇总兵之位自然不能也不会久悬,留给李信的时间不多了。
李信接管了新平堡的指挥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