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金钱的驱使下,不仅肥前国的工匠,甚至西海道的工匠都云集到了长崎镇。长崎镇的建设不是一二天可以完成的,这些工匠拖家带口来到长崎镇,本身就给长崎镇带来了繁荣。
衣食住行自然不能少,便有了源源不断的物资运到长崎镇,饭馆出现了,旅店也出现了,粮店、杂货店、布店、酒店……,许多的商铺仿佛在一夜之间从地下冒了出来,先有了人,接着有了消费,然后市场就出现了,钱在其中的功劳不容忽视。
后世人都知道经济的繁荣和金钱的流动分不开,小农经济意味着商品流通的速度缓慢,其实就是金钱流通速度的缓慢。赚钱的渠道少了,花钱的渠道自然就萎缩了,越是没人花钱,市场的规模就越小。
长崎镇的经济则是另外一番景色,唐商带来的商品抛出去的同时,金钱从倭商手中流进了唐商手里,然后因为长崎镇建设的需要,金钱又从唐商的手里洒了出去,换来了倭国的人力和商品,唐商手里的钱换来了倭人消费,消费便产生了。
唐商居住在长崎镇,聪明的倭商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商机,许多外地倭商也来到了长崎镇,也许很多倭商一开始并没有购买唐商手中商品的打算,只是单纯的为唐商提供服务,比如缓解唐商异国他乡情愁的青楼,又比如带着倭国风土人情的歌舞表演,甚至两国的饮食习惯也在长崎镇碰撞在一起,事情有时候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等到有人注意到时,长崎镇已经发生了巨变。
长崎镇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一条街的两边彷如是两个世界的存在,街道的一边是倭人居住的地方,低矮的木屋杂乱无章,里面污水横流,空气中弥漫着腐败和酸臭味。而街道的另一边,一道高高耸立的围墙遮挡住了所有人的视线,将墙外的世界隔离开来。在围墙的后面,是干净整洁的道路,装饰豪华的楼宇鳞次栉比,哪怕是商铺门口站在的小厮也穿着干净的衣裳,笑容满面的迎接进出的每一位客人,即便是最挑剔的客人也会满意的打赏几文钱,给人一种彬彬有礼的感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