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吉闻言一愣,不过随即便对彻里吉表忠心道。
可彻里吉却并没有因为越吉的话而感到开心,方才越吉表忠心前眼神闪烁,明显说出的话不是心中真实想法。
羌人可不像汉人讲究什么仁义礼智信,强者为尊的观念才是羌人所信奉的。刘协提出汉羌一家的口号,从来就没指望可以改变那些成年羌人的观念,保持汉人的强大,令其不敢生出二心即可。真正让刘协打主意的是那些幼年的羌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些羌人小孩从小便说汉话,写汉字,接受汉人文化的教育,那样一来,当老一代的羌人老死,那些接受了汉人文化的羌人就会成为主流,只要坚持两三代,羌人这个民族就会成为书上的一个名词,而到了那时,生活在凉州的人也就有了一个统称,汉人。
刘协就是用这个解释说服了朝廷百官支持自己的汉羌政策,边患历来便是大汉朝廷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若是刘协所提的办法真的管用,那就是造福后世的一个好办法。外族是杀不尽的,赶跑了匈奴人又来了鲜卑人,唯有融合,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但融合又分主动与被动,刘希不希望自己的民族被动的去融合,自然要趁着自己强势的时候去主动融合别人。
彻里吉不愿意被汉人同化,为了保持自己身为羌人的骄傲,他决心要与汉人作战到底。可连番的失败,不断打击着彻里吉的信心。虽然眼下他手中还掌握着十多万人马,可这些人马里真正还忠心自己,愿意听从自己命令的人还有多少,彻里吉心里也没底。
作为羌人,彻里吉十分了解羌人的脾性,胜者为王败者寇,自己连连失利,就连老窝都叫汉军骚扰,如何服众?
原来身边还有一个雅丹可以为彻里吉分忧,但现在雅丹叫汉军给抓了,能够跟自己商量事情的越吉似乎也生出了二心,彻里吉忽然体会到了孤家寡人是什么滋味。
越吉本是粗人,说话向来直来直去,从不藏着掖着,但如今面对彻里吉的询问,也开始变得有所保留,这不是生出了二心是什么?
不再信任越吉的彻里吉命人击鼓聚将,打算听听旁人的意见。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彻里吉的败局已定。西都迟迟不能攻破,老巢又叫汉军骚扰,派去联络鲜卑人的丞相又叫人抓了,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军中的粮草此时也是所剩无几,仅仅够维持半月之用。综合了这许多的不利因素,撤军似乎已经变成彻里吉唯一的选择。
可彻里吉却不甘心就此撤军。一旦决定撤军,那就意味着彻里吉的彻底失败。汉人不同过去,不再是羌人低个头,认个错就可以轻轻放过了。如今的汉家天子是个小心眼,睚眦必报,彻里吉带着西羌兵围攻西都多日,这份仇恨汉家天子肯定会报复回来。而且作为一个失败者,彻里吉也担心自己即便熬过了汉人那一关,也熬不过那些想要将自己取而代之的野心家的挑战。
虎落平阳被犬欺,彻里吉不甘心就此认命。可要是不撤军,那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半月之内攻破西都。西都城内有大量的粮草辎重,只要攻破西都,那军中缺粮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不过即便攻破了西都,西羌国的后方估计也玩完了。
彻里吉自己拿不定主意,所以想要征询众将的意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能就自己一个人为西羌的命运操心。
面对彻里吉给出的选择,越吉、迷当、滇吾等人都沉默了。不好选啊,看彻里吉的意思,他是想要继续攻打西都,可这就意味着要放弃自己身在后方的亲人。
“大王,末将想要去救部落里的亲人。”等待了许久,终于有人对彻里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彻里吉看了一眼说话的人,微微点头后又看向其他人,“还有谁想要带兵回去救援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