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我华野和山野意见不一而对整个战局不利?刘先胜很有顾虑的说。
山野只要坚守山东,制敌于徐州,我华野守住华中首府淮阴,才能保住政治地位而不受影响,我党我军的形象才能不受影响。钟期光冷峻的说。
既然你们也认为山野的作战行动会带来如此诸多的负面作用,那么我们就电告山野和党中央军委,粟裕严肃的说:陈明利弊,等待而动。
于是,粟裕当即致电陈毅、华中局和中央道:我们请求山野必须在泗县打几个胜仗以挫敌锐,否则两淮不保。如两淮失掉,不仅政治影响不值,而且直接影响南线作战甚大。如山野必须离开两淮、泗县而向北转移攻势,则请求将二纵留下,我们当于攻占淮安后,暂时放弃苏中之有利局面,而转移主力与淮、泗。
粟裕一宿未眠。他在想着山野和华野如今面对的却是******大军的强攻之势。倘若丢失华中,华野必须被逼挤压山东,如此一来,我军只有守山东,否则退据东北。想到这些,粟裕的心情特别的沉重。他也明白,陈毅此举也不是空穴来风,必有他陈毅的绝妙之处。粟裕回想到他和陈毅一直是亲密的战友。他知道陈毅不仅敢于大刀阔斧,而且很会统筹全局。陈毅善于运筹帷幄,他的战略思想总会异想天开的绝妙,危机重重下总会创造出奇迹。自从新四军创建的那时起,第一、第二支队东进苏南,和他陈毅一起开辟并建立了茅山根据地。那时,新四军成立了江南指挥部,他任正指挥,我粟裕为副指挥,我们配合得既密切而又相互呼应,曾经威震敌胆。粟裕每每想到这些,心情就特别的宽慰。后来,他又和陈毅渡过长江北上,成立了苏北指挥部,陈毅和他还是一起携手,一正一副的指挥着新四军驰骋疆场。粟裕想,这么些年来,他们之间有默契,也有意见不一,但大多数还是他陈毅把握主方向。粟裕曾经辅助陈毅指挥了著名的黄桥战役,更使得他们之间友谊加深,亲密无间。皖南事变期间,他陈毅临危不惧、不惊,沉稳、冷静,终于和他粟裕一起率军突出重围,挽救了新四军不至于全军覆没的结局。后来,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任代军长,他粟裕为新四军第一师师长。长期的作战,使得他陈毅和他粟裕之间早就形成了相互信任,并肩作战了。可是,这回,粟裕认为陈毅总有不妥。他必须建议他陈毅,提醒他陈毅。粟裕想着这些,就更加难以入睡了。
天亮,粟裕就带着一丝疲倦找到谭震林说:我还是不能理解和不能同意陈毅司令员的作战计划。这样太危险!
粟裕同志,不是已经电告陈毅和华中局、党中央了么?谭震林很吃惊地说:你打算怎么办?
我想,以你我的名义再次电告陈毅司令员和华中局,三思而谨慎行事。粟裕无限焦虑的说:我思虑了一宿,很必要这么做。不然,我难以负责啊!
司令员,粟裕同志,陈毅司令员的作战命令已经下达,部队已经在行动,你怎么挽回?谭震林很无奈的说:我也知道,陈毅司令员是在冒险,可是,也许他在战略战局上还有什么奇招,可以出奇制胜,也许不是不可能的啊!
即使这样,粟裕坚定的说:我军主力转至沭阳、宿迁之间,这在战局上就会迫使敌人进攻我淮阴、淮安以及运河线,这样我军不得不放弃华中迫使山野北撤,而我苏中后方就极为空虚,补给就更成问题。我想留下一支部队,用以牵制敌人,保住华中局面,静观其变。
好啊司令员,就按你的想法赶紧电告陈毅司令员,还来得及。谭震林一边同意一边说并一边催促道。
于是,粟裕、谭震林联名以更强烈的语气电告陈毅、宋时轮和华中局张鼎丞、邓子恢道:我们的意见是,军长将主力转至沭阳、宿迁间阻顽敌东进之方案,在实质上将使敌人迅速占领两淮及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