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把试题给换了,而且换的人不知鬼不觉。
而就在试题换后一天,今年的春试终于开始了。
一大早,考生便陆陆续续的进场,整个场面还是很壮观的。
为了防止作弊,考生被允许携带的东西很少,而且考生所携带的任何东西,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
如果考官在考场发现有人带小抄,不仅这个考生会被赶出考场,成绩作废,就是当初检查这些考上的人,也要受到一定的责罚。
所以,这些检查的人若非得到了什么人的命令,一般是不敢大意的。
整个考生进场用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的时间,考生进场之后,每人会有一个小考场,小考场用木板跟其他小考场隔开,只有前面是通的。
里面放有夜壶,如果考试途中考生憋不住了,可以在考场就地解决,虽然不雅,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大宋十分重视科举考试,使得贩夫走卒皆可通过科举这个途径为官,于是,为了更好的公平,就对考场作弊的情况进行了很多的预防。
比如说糊名制,誊写制。
这些手段,像糊名制,在整个华夏是一直延续了下去的,就因为宋朝的这个糊名制特别的科学,看不到名字,你就是想偏袒也不好偏袒。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公平。
这样,考生就绪之后,主考官陆大年带着几名副主考官进了考场,陆大年是翰林的老学士了,学士肯定是渊博的,不过人品不怎么样,是蔡京一派的人,他今年能当上主考官,也主要是蔡京暗中支持才实现的。
陆大年进来之后,先说了一段开场白,其实这段开场白没什么大的作用,无非就是强调一下考场秩序,以及一些鼓励的话,说什么这是你们步入官场的机会等等,要千万珍惜啥的。
每年的主考官都会说这么一番话,虽然连他们自己可能都觉得没多大用。
这样说完之后,陆大年来到考场前面,敲了一下前面的钵。
“政和七年春试开始!”
陆大年喊了一声,这个时候,早准备好的侍卫开始发试卷,这些试卷上的题就是《论语》十帖,《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的题了。
紧接着,陆大年拿出赵佶之前蜡封好的其他试题开始公布。
“今年科举考试的论题是……”陆大年刚念了个开头,突然停了下来,紧接着额头便冒出冷汗来,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手里的试题,忍不住揉了揉眼睛再看,可还是不对。
这个时候,其他人已经在等着了。
“陆大人,念啊。”
“是啊,考生都等着呢。”
旁边的副主考官开始催促起来,陆大年擦去额头上的汗水,硬着头皮念道:“论题是为臣之道……”
陆大年陆陆续续的念着,可这个时候,整个考场突然显得有些不安起来,甚至时不时还有声音传来。
“卧槽,耍老子?”一名考生忍不住咒骂了一句,紧接着气的想把考场的桌子给掀了。
他花了一万贯钱去贿赂童贯,这才得到了童贯的信任,在考试前几天拿到了童贯送来的考题,可那考题是治国之道啊,怎么变城了为臣之道?
他有一种被童贯给耍了的感觉。
而整个考场,跟他一样有这种感觉,甚至也想要抓狂的考生不在少数。
他们本来还志得意满,觉得这次肯定能够高中,可谁曾想他们准备了两天甚至三天的文章竟然不对题。
现场让他们写,他们怎么写?
现在的他们觉得脑子里都是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