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足社会,从未有霸权之心。诸位大使放心,来我天朝纳贡,绝不会让大家吃亏。中华乃礼仪之邦,自然是礼尚往来,以德服人”。
通过那些船员们的翻译,这些使节国王,都听懂了朱棣的意思,那就是不让他们吃亏。于是,大家纷纷起身见礼,大赞天朝仁义,道德之国。
此时,大明朝臣中有一个人,阴冷了看了一眼这些使节,低喝道:“一群骗吃骗喝的主,什么仁义,道德之邦。还不是看重了我大明的财富利益,无耻的骗子,哼!”。
旁边的另一个重臣听后,小声阻止道:“嘘!夏大人慎言呀!咱们陛下爱面子,你这些话,可不能让他给听了去了呀!这些家伙虽然可恨,在我天朝白住了将近三个月。
但咱们陛下不在乎这点银子,我等又能怎么办呢,唉!”夏元吉听后,委屈的冷哼一声:“他是不在乎钱,又不是从皇家的内务中出。
到时候,还不得从本官这户部里调拨。他倒是轻巧了,苦的本官东拼西凑,捉襟见肘的,唉!”那人听后,微笑安慰道:“夏大人发两句牢骚就行了,该出的钱还得出呀!
谁让你掌管着帝国财政,大明的所有财富,都在你这呢,哈哈!”夏元吉听后,有些哭笑不得的骂道:“你个老家伙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墙头草随风倒。
唉,表面上是永乐盛世,天下太平,百姓富足。殊不知盛世下潜藏的危机,无人知晓呀!自皇上登基以来,各种浩大的工程不断启。,迁都,疏通大运河,修书《永乐大典》。
这那一样不需要大把的银子呀,又有谁清楚,盛世下早已是危机四伏,千疮百孔了。尤其是这郑和三下西洋,巨额的开销,已然是入不敷出。
若是再加重赋税,老百姓将是苦不堪言了,怕是会激发民变呀!老夫曾多次劝谏皇上,立刻停止下西洋之举,可皇上就是不听,唉!这不,第四次下西洋,又在紧锣密鼓中展开了。
老夫真想把这个烂摊子撂给他,看他怎么来处理呀,哼!”
“行了,夏大人,那三宝太监,乃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咱们做好分内之事就行,别管太多了”
“说的轻巧,你个老家伙,不也是反对郑和下西洋吗?为何皇帝一怒,你就变成缩头乌龟了。贪生怕死的老东西,老夫羞与你为伍,哼”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