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少奋斗多少年,这些人又怎会不对蔡邕百般巴结。
所以,想要厚积薄发,想要更好地在乱世生存,想要不输在起跑点上,想要得到更多人才的认可,曹操就必须不择一切手段地扬名。随同蔡邕一路东行是扬名,拆除济南城中的道观是扬名,当着上万人的面,发表就职演讲也是扬名。
但这些都不够,曹操还必须在文武两途做出重大建树,展现自身应有的能力和魄力,这……才是曹操的当务之急。至于和朝廷中某些大佬有联系的某某人,曹操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站的位置不一样,眼光不一样,境界自然也不一样。当曹操的目光关注在历史的走向,时局的变化时,这些人还盯在自家那一亩三分地上。还在想着如何能够更多的从百姓身上获得利益,这样的差距,又怎能令曹操将他们放在心上。
只要军队在手,只要这些人敢挑衅他,曹操会毫不犹豫地将这些人扫入故纸堆中,然后以无可匹敌的姿态扫荡整个济南国,在济南国深深地烙下他曹操的印记。这些,才是他真正想要做的。
所以,第三个问题,曹操根本就不想解决,也不屑去解决。而戏志才也正是因为知道曹操的想法,所以才一言不发地离开。不得不说,两个人对彼此都知之甚深,也更加的默契。
当曹操等人将事情干净利落地分派下去的时候,国主府中的争论依然还在继续。只是这种争论却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当他们失去了军队的支援,失去了民心的支持,他们所能做的无非是一些敲闷棍、扯后腿、弹劾、谣言这类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偏偏这些人还非常的热衷,彼此之间争论不休。争来争去都是些狗屁不通的主意,偏偏还咬文嚼字,之乎者也,酸腐味道之重,几乎令刘章窒息。
看着如今的这种场面,刘章有些烦躁地按了按自己的额头。为将这些人召集过来的行为而后悔,还不如自己随便想些主意,怎的也比这些狗屁不通的主意要靠谱的多。
挥手将这些人哄散,刘章烦躁地转回后屋休息,打算明天给手下的那些县令写封信,让他们拖一拖曹操的后腿。愣头青就算再厉害,也只是一个人,十多个县令一齐抗命,有本事他就全罢免,看愣头青一个人怎么玩。
李桐将这些士绅、名流挨个送出国主府,才发现今晚的夜空很黑,阴沉沉的,什么都看不见,似乎云彩将所有的一切都挡了起来。接着就看见半空中闪现一条电蛇,随后就传来轰隆隆的雷声,当淅淅沥沥的细雨掉落下来的时候,李桐不由得喃喃自语道:“春天到了,济南的这片天,是要变了啊!我……又该何去何从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