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以上的牛人来到兖州,就连梁习、刘馥、韩浩、凉茂、任峻等人也都加入到曹操的麾下。
这些人当中固然有迫于曹操威胁的,但也有许多是看中了曹操的潜力,如今已经进入乱世,东汉朝廷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眼见着改朝换代就在今朝,有实力和有野心的人哪有不开始下注的道理。
雪中送炭的事情不做,难道真要等到结局已分,去做那锦上添花的事情。这些人最为看重的本是袁氏兄弟,袁术是袁氏的嫡子,袁绍身份虽然差些,但能力不俗,又是关东联盟的盟主。
再加上袁氏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一者在南阳,是大汉最为富庶的地方,一者在冀州,谋臣如云勇将如雨。可袁术统率十五万大军却被驱赶出六百多里,让许多人大失所望,认为袁逢一世英名,当真是虎父鼠子。
袁绍虽然比袁术强出不少,但其在关东联盟中的所作所为也并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刘岱杀死桥瑁后袁绍的置若罔闻,直接将联盟的维系推入深渊。
拥有联盟的关系,袁绍最起码还拥有着大义的名分,名分这种东西平时看不出有什么作用,关键时刻却缺少不得。而袁绍对刘岱的纵容,直接就导致了联盟关系的破产,袁绍对联盟中的诸侯,不再具备约束力。
这个问题在袁绍与公孙瓒的争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公孙瓒根本就不将袁绍这个曾经的盟主放在眼里,争斗杀伐毫不手软。可以说袁绍的短视,葬送了曾经大好的局面。
而就在这时,南征北讨战功赫赫,同时文治武功都有不俗表现的曹操,进入到众人的眼中。虽然曹操对于士族的打压有些厉害,但原因是什么,稍微有些头脑的人都很清楚。
其实何止是曹操这么做,稍微有点远见卓识的人都是这么做,汉灵帝没死的时候,更是将打压士族当成毕生的事业在做。这些人心中也都明白,士族不纳税赋,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悬殊是动乱的根源所在,可是谁又能真正地放弃手中的利益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