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邵雁辰都基本了解,甚至有些地方比戚衡还要清楚,刚回到父亲身边时,因为带自己回来的理由是长相相似,那就必须得让皇帝看看,若只是父亲说像,那肯定还是不能收为养子的,为了准备那次面圣,父亲特地找来了当年负责教养母亲礼仪的那位姑姑。她是个刻板的老妇人,教授过许多皇子公主,后来却在一场后宫的秘事里被指控教唆投毒,她的人缘并不好,只是因为各种礼仪熟记于心了才走到这般位置,所以那次出事以后,没人敢帮她,也没人愿意帮她。昌平公主轩辕绾韶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她送出了宫,没有被发配到浣衣局,免受劳碌之苦。她出宫后心如死灰,再不愿入世,找了个偏远的村子隐居了。
后来她也谢绝了父亲的帮扶,自己一个人辛苦地生活。但母亲走了,走得突然,她在父亲派去的人口中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昌平公主已经因和亲走了很远。她没说什么,却记在了心里。后来,就是母亲出事,天下人都被蒙在谷里,也包括她,她和别人一样,以为母亲在草原上过得也不错。但是父亲的一次到访却把她的幻想打破了。父亲是带着我一起上山的,当父亲告诉她我是他与昌平公主的孩子的时候,她的眼睛猛地睁大了,然后父亲让我出去,与姑姑长谈了一番,等门开了的时候,这位姑姑就愿意下山教我礼仪了。
我不知道父亲跟她说了什么,只是在以后的教授过程中,她对我异常严厉,而且我总能从她的眼睛里读出一些怜爱,我猜,应该是因为怀念母亲的缘故吧……
邵雁辰的礼仪是从那个时候就养成的,那位姑姑还告诉了自己一些她了解到的秘闻还有通道,这些东西,足够他在混乱中保住性命了。
可惜的是,在这次回来之前,就接到过父亲发来的讣告,那位在自己印象中不苟言笑的姑姑,已经在自己去了北疆战场后就去世了,父亲派人去为她收殓尸体时,来回禀的人带回来一支玉簪,说是姑姑死后紧握在手里的。那支玉簪,是当年昌平公主送给这位姑姑让她在艰难地时候拿去当了换钱的,她一辈子都没动过玉簪的心思,直到死时却拿出来紧紧抱在怀里……
那根簪子,现在插在邵雁辰的头上,因为样式简单古朴,男人戴上也不会奇怪,所以邵雁辰收到信和簪子后就一直戴在头上,只有在外露面的时候才取下来换成别的。
邵雁辰还是认真地听完了戚衡嘱咐的东西,摸了摸头上的簪子,笑了笑,这都是对自己的爱,不能拒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