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活冲出讲乐厅,直接跳上半空,打开光罩,盘坐云端。
他七心并用,专心致志,不断回想着刚才的演奏,他要找出究竟是什么引起的失误?只有找出这个故障,才能把它解决掉。
最终,他得出结论:太熟了。
不但是曲子熟,最主要的是心理预期上也太熟了,以致于在潜意识当中就提不起兴趣。在他那个世界,一提起古典名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全天下都知道!就算你并没有真正聆听过一回,可是只要是这个曲子,你从心灵深处就有一种厌烦与抗拒。
每一个你做梦都得不到的女神,背后都有一个亲她亲到吐的男人。再美好再动听的曲子,一旦你对他产生厌烦心理,想要演奏出原曲的神韵,无疑都是痴人说梦!
弄明白了原因,杨活迅速进入选曲模式。
两点要求,一是演奏过的,能演奏完整的;二是必须有感觉,不能烂大街。这样一选,他的目光迅速锁定在《鸥鹭忘机》一曲上。以他的个性和单细胞的思维模式,对这种追求纯净、脱离世俗的作品,有着天生的喜好。
《鸥鹭》一曲,他曾经演绎过一次。
……
杨活回到讲乐厅。
在长老和智者们怀疑的目光中,施施然坐了下来。双手轻展,乐声响起。
“叮叮咚……”
乐声一起,他的脑海中就浮现起那个场景。
一个经常去海边玩耍的小男孩,喜欢喂食海鸥和鹭鸟,并和它们一起追逐玩耍,时间长了,男孩一到海边,这些海鸟就会围在他身边,落在他身上,翩翩起舞。
那时候的人,还不知道洛杉矶喂鸽子这样的事情,于是深以为奇,都觉得这男孩好厉害。这话也传到了男孩父亲的耳中。有一天,父亲骂他整天不务正业,就知道玩;都说你和海鸟很亲近,有本事抓一只回来给老子瞧瞧。
男孩当场拒绝。可是当他来到海边,看到海鸟都向他飞过来时,又想起了父亲的话,心想我就抓一只回去,证明我的能力。于是,他张开双臂,向海鸟们迎去。
海鸟纷纷避开,任他如何呼叫招呼,也不再往他身上落。甚至,当他放弃抓鸟意图,伤心地请求它们原谅,也没有用。从此以后,海鸟再也不和他玩了。
人们都说,这是因为男孩心中藏了机心,海鸟有灵气,所以为之不喜。其实,哪有那么神奇?
按现在的科学原理来解释,人的心理变化是很难掩饰的,它会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表情、眼神、气味、能量场等等;海鸟飞行时是靠地球磁场导航的,它们对磁场的变化非常敏感,男孩的身体磁场发生了变化,让它们感觉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
起音之初,许多老人纷纷皱眉;杨活的琴艺,比他们的心理预期还要低,简陋不堪,非常粗糙,还比不上在座的一些高人。
然而,第一节未过,他们就不自觉地沉浸到了乐境之中。他们看到一个男孩无忧无虑地和海鸟在沙滩上嬉戏玩耍,追逐起舞,彼此无间,天真而烂漫,让人心悦神怡。
他们又看到男孩跪在沙地上,满眼是泪,哭泣着请求海鸟的原谅;然而当他往前一步,那些海鸟就会往后飞开一步,始终与他保持着距离;男孩伤心、悔恨,却往事难追。
傅严一直很警惕,闭目塞听以免自己沉入乐境;此时他偷眼环顾,见众老者有的抿嘴微笑,有的面露悲容,无疑全沉迷于乐境之中;不由心中暗骂:靠,这小子真有一套!没几下就让人进入了乐境,谁还去在意琴艺如何?
想到这里,他不由轻咳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