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能亲自上阵。一些开明而又知趣的家长,都说:“这是设置好的陷阱,再考几次,结果都是一样的。”
苏童一出了考场,神采奕奕,回家就跟母亲邀功。今天在考场上如鱼得水。苏孝贤道:“只要你发挥了实力的三分之一,就肯定十拿九稳。这次考试,我一点儿也不担心。”
母亲倒是一点也不放心,她道:“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无赖的考试手法,这对其他考生而言很不公平。”
苏孝贤道:“这是本县最好的一所中学了,由不得你说不公平。更何况,每个学生所用的时间都一样,只看你的手段加实力了。”
母亲道:“可时间没到,他们凭什么就开始收卷了,这成何体统!”说得好像她也是一个考生一样。
苏孝贤得意扬扬道:“哈哈!这种考试方法,就跟人哄抢地上的一堆散钱是同一道理。上面什么一毛、两毛居多,而一块、两块的则少点,而一百块的则是最少的。不要盲目地光顾着抢钱,要懂得先抢一百的,再抢几块的——这是聪明人的做法。”母亲也想不到,考试竟能和抢钱联系在一起,不由得对丈夫的说法深为折服。
到了揭榜那天,苏童一去观榜,他排在整场考试的第二名!不算靠后。知道自己稳稳当当地进了第五中学,高兴得手舞足蹈。回家就跟母亲报喜,母亲喜不自禁。苏孝贤也未卜先知似的得知喜讯,说全家人该好好地庆贺一番。
苏童一感觉,最近时间都像块口香糖,既可以延长又可缩短似的。不能到学校上课的日子,让他感觉时间像一个世纪那样漫长,无聊至极;一旦到了八月下旬,临近开学,便又觉得时间在猛然缩短。到了报名前一天,苏童一起得很早,母亲说要和他一起去商场选购一辆自行车,作为上学的交通工具。母亲以前嫌那些自行车速度过快,不愿给儿子购置,而苏童一则嫌那些自行车速度不够快,所以也一直不愿购置。母子俩逛商城,倒像是新婚夫妻选家具,意见诸多不合,矛盾重重。经过千挑万选之后,终于在商场尽头的那家店看到一辆国产自行车,双方想法不谋而合,便当即买下。母亲道:“上了中学,你就又比过去长大了一点!会懂事很多的。”——也会放肆很多——“妈妈希望你能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交到更多的朋友——五中有很好的学习环境,在那里你会学会很多东西的。”回家后,苏孝贤也说:“尤其是师生关系,这一点你一定要搞好,得罪老师的事,千万不能干,”——得罪同学的事,也千万不能干——“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处于青春期冲动中,行事鲁莽,说话冲撞。中学生该有中学生的样子,明事理,不搞小集团关系。”苏童一都一一记着。新生入学报到的日子,安排在九月一日举行。苏童一亲自前往,不用父母作陪,打算独立自主。母亲起初是放心的,后来却不放心了,但苏孝贤说:“你应该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也应该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你是帮不了他的。让他自己去也好,看看他能不能和老师搞好关系。”所以在送他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并不跟进去,只是让他一人进去了。
苏童一的班主任姓曾名韶华,GX崇左人,现年三十有一岁了,算得上是大家闺秀——只是至今还没嫁。她和某些艺术家一样,都具有相同的品性,那就是只爱穷的中国。富的中国,在现实世界暂时还没有,它就像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一样,只可以描述成“满地黄金”的魅域。曾韶华是一位高级教师,曾经依据中国的国情,写了一本书,叫作《中国可以富》,辩证地看其实就是:中国还是很穷。在中国穷得只剩下教育投资之际,她有心支援,不计个人得失,每个月只领一点微薄的工资。自从到第五中学应聘后,她的职业生涯,才有了稍微好一点的改观。然而,她总感觉近年来的中国教育不见起色,倒见好色。传闻,大学男教授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