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玲看了看,还算满意,掏出手机先播电话号码,防止打不通,QQ微信立刻加上,防止是别人的。
这下总算抓住了一个,面露得意,好自为之似得拍拍姜行之肩膀。
“徒弟洗手吃饭!”
感觉像签了卖身契的姜行之跟在杨玉玲身后进了屋内。
阳光透过木窗分成一个个规整的格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格子不断变化着形状,菱形渐渐拉成了长方形。
“周妈,您坐这儿,让他自己搬就好,又不沉。”
饭桌前,杨玉玲口中的周妈四五十的年纪,脸型微胖,她是杨家的保姆,已经在家里做了十几年。
姜行之自己搬凳子坐了下来,他本是不打算在这儿吃的,毕竟离家也不远,十几分钟的车程,不过小萌刚才打电话来说她陪佳佳外面吃过了,不用准备她的饭,这才懒得回去自己弄,反正也说了包吃。
用着新碗筷,尝了尝,恩,只能说,周阿姨的手艺比他好多了。
接下来一下午的时间,杨玉玲仿佛化身成了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滔滔不绝的跟姜行之讲着木雕的历史、种类、发展变化,以及什么样的木料适合什么样的创作,刀具的运用,圆刀、平刀、斜刀、三角刀等等随着杨玉玲的讲解都让姜行之恍然大悟,没想到仅一个刀具就有这么多讲究,末了要走的时候,杨玉玲给他布置作业,准备了一块小臂大小的黄杨木,让他三天内随心雕。
看的一旁的杨金生直摇头,学任何东西都要慢慢来,不能图快就想一蹴而就,玉玲这样东一棒子西一榔锤的硬塞,也难为小伙子怎么记得住。
姜行之的记忆力其实很好,虽谈不上过目不忘,但只要是他想记住的某样东西,再久都能回忆起来,一个画面也不会忘。
回到家,姜行之对着木料发起了呆,雕些什么好呢?
想到网上的一句话,这么好的东西,不车珠子可惜了。
猛地摇摇头,将杂念统统抛出脑海。
“看这木料也合适。”
对姜行之最重要的莫过于小萌,他决定把自己的第一次献给她,额,某方面曾经也是如此。
姜行之闭上眼睛,小萌的一颦一笑闪现在脑海,而记忆里最深刻的是她穿着一身洁白婚纱笑着朝他走来的时候。
手指磨砂着木料,就像已经化成了她的模样。
一个念头,左眼里荡出一道无形的波动,眼前的黄杨木好像放大了无数倍,任何部位的纹理姜行之都明悟于心。
刀随心动,坚硬的木料在姜行之的手里仿佛变成了一块豆腐。
第二天,看到姜行之手中活灵活现的人物,杨玉玲的下巴都惊掉了。
杨金生也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仔细看看,是昨天的那块料没错!
“这真是你一个小时雕刻出来的?”
“没错。”
只有姜行之自己知道,其实只用了二十分钟。
杨金生找出一块差不多的料子,不是他怀疑,毕竟这种谎言一试就破,只是觉得一个初学者怎么可能做到这种程度。
“小姜啊,你再雕一次我们看看。”
姜行之这次放慢了速度,故意拖到一个小时,他的用刀虽然不规范,却总有一丝细微的变化,能够将腐朽化为神奇。
“这种天赋!”
杨金生两眼放光,这是天生就该吃这碗饭的人呐!
瞬间动了爱才之心,若姜行之只是普通资质也就罢了,不值得他教,可这么好的璞玉放给玉玲糟蹋他就真有点心疼了。
杨玉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