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一般人所不能比拟。”韩嫣马上拍马屁道。
“哈哈哈,韩嫣此话本太子也爱听,也爱听,哈哈哈哈”刘彻大笑着驾马向远处狂奔。
“太子慢点,注意安全。”张佳扬和韩嫣策马赶紧追了上去,身后扬起滚滚的烟尘。
转眼一年过去了,大汉迎来了一个丰收年,未央宫迎来了崭新的一天,早朝钟声敲响,众大臣齐聚一堂,刘启坐在正中央说道:“众位爱卿有何本奏?”
这时卫绾出列说道:“臣有本上奏。”
“卫爱卿请讲。”
“大汉今年苍天眷顾,粮食丰收,往年的禁令可以部分免除,臣提议可以取消禁酤酒的禁令,另外,大汉要以德服人,笞刑伤残死者十有八九,建议规范笞刑,减少犯人的伤亡。”
“好,提议好,朕准奏,丞相刘舍、御史大夫卫绾负责制定《箠令》,要详细列出笞刑的执行条件和尺度。”
“吾皇圣明,臣等遵旨。”刘舍和卫绾连声应答道。
良好的年景在悄无声息中延续着,饥馑年代仿佛一夜间销声匿迹,家家有囤粮,笑声嬉闹声不绝于耳,那些饿死人的故事成为了传说,在长安东北方六百里河东郡绛县的一个青砖大院内,一个垂暮的老者坐在长石条凳上小憩,一会儿一个健壮的少年从月牙门走了进来,轻轻的走到老者近前小声说道:“父亲,父亲。”
老者微微睁开眼,看了一眼少年说道:“周阳啊,这几天到哪里去了,不要到处惹事,让我省点心。”
“父亲,你太胆小了吧,孩儿很听话的,想当初你贵为当朝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孩儿惹出什么事来还不是您一句话就完事儿了,即使现在不做丞相了,不至于落毛的凤凰不如**。”
“混账,大胆小儿,如今父亲要安度晚年,世间的事儿已经和我没有什么关系了,你一定要记住父亲的话,不要招惹事端。”
“诺,谨听父命。”少年稍一停顿接着说道,“父亲,孩儿准备现在去长安溜达溜达,顺便看一下在长安的叔伯及兄弟,请父亲应允。”
“哦,是该去看一下他们了,还是那句话不要招惹是非,顺便探听一下长安的消息。”
“诺,多谢父亲。”孩儿一定快去快回。
说着少年就走出宅院,带上三五随从向长安的方向驶去,留在院子里的老者一声长叹,自顾自的又闭上双眼,此老者就是称病周亚夫,刚才走出去的少年就是其儿子周阳,经过辞官宴会风波后的周亚夫受到了闲置处理,落寞的回到封地绛县,住在父亲周勃留给自己的院落内,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周阳来到长安,仿佛小鸟放出了笼,在长安的大街小巷四处溜达,寻花问柳之后想到了正事,来到了叔叔周坚家中,周坚问道:“侄儿,最近你父亲身体可好?”
周阳说道:“叔父大人,父亲自从罢官回封地以来,生活毫无规律,听母亲说常常半夜惊醒,出去散步时总会忘记回家的路。”
“哦,这样长期下去坚持不了多久呀。”周坚担忧道。
“是啊,父亲这段时间身体是时好时坏,药不离口呀,这不听说我来长安,就拖我打听一下长安的近况如何。”
“贤侄,最近长安可是一片繁荣呀,比起往年大有改观,回去告诉你父亲不要再留恋这京城了,好好养病,身体好才能再有机会呀。”
“我代父亲多谢叔父,回去就将这边的情况转告父亲,可父亲不是就这么容易放下的一个人,毕竟这边有他一辈子的留恋。”
“是啊,你父亲年岁也不小了,背地里可以准备些寿材来冲冲喜,看能否迈过这道坎,也能表示一下你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