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说道:“祖上定下的规矩,照着办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更改。”
刘启回道:“谢太皇太后指教。”
刘启退出永寿殿又来到长信殿拜见母亲窦太后,问了同样问题,窦太后回答道:“我们大汉萧丞相制定下来的规矩,曹丞相接着延续了下来,就是这萧规曹随国家才稳定了四十多年,对待匈奴,祖制中的和亲政策可以有效的避免战争,如今正好适用,皇上应该选择一宗室女代替公主嫁给当今的军臣单于,以避免战事,请皇上遵照思量之。”
刘启回道:“谢太后指点迷津。”
拜见过祖母和母亲后,刘启返回未央宫清凉殿,对身后的谒者说道:“立刻宣左内史晁错前来见朕。”
“诺。”
刘启想起自己这个老师,法家出身的晁错拥有法家的刚正、严峻、苛刻、凛不可犯的性格,在刘启是太子时晁错就是他的属官,被誉为太子的智囊,如今更是新登基皇帝刘启的左膀右臂,听一下他的意见才是上上策,刘启正在思考时谒者报道:“左内史晁错已在殿外等候。”
刘启忙回道:“快请他觐见。”
“诺。”
晁错走进清凉殿行了君臣之礼后问道:“不知陛下召臣来有何旨意?”
“老师想必知道边境受到了匈奴的侵扰,想问一下老师对此事有何看法?”
晁错清了清嗓子说道:“孝文帝在时,我曾从我大汉和匈奴的地形、兵器、兵将三方面做了分析,应该采取以蛮夷攻蛮夷之策,培养一支和匈奴的作战习性相同军队,才有攻打匈奴取胜的把握,才能永绝匈奴之祸,自文帝采纳微臣的建议募有罪之民开发边疆,免除其罪,无罪之人开发边疆,进行封赏,现在已略有成效,可惜我们的部队还不能与匈奴抗衡,更无战胜匈奴之将,另外,这个……”晁错说到这里变的吞吞吐吐。
“老师,请接着说,为何变得吞吞吐吐?”
“陛下新登基不久,应该稳固朝纲,杜绝封国壮大的风险才是首要任务,对待没有大志向的匈奴还是先安抚为主。”
刘启听到这里沉思良久说道:“老师的话,朕理解了,看来和亲为上策了。”
“正是。”
“好,退下吧。”
晁错退出之后,刘启对谒者说道:“宣旨,让丞相申屠嘉修书一封给匈奴单于,表明大汉要选派公主嫁给现在的军臣单于进行和亲,世代做为兄弟,停止边关侵扰,释放被略走的百姓,写好之后委派特使前往匈奴表明此意。”
“诺。”
申屠嘉接到旨意后修书一封经景帝御览后派特使前往匈奴表明大汉皇帝的和亲之意。
且说大单于带领着从左谷蠡王处没收来的财物和美女来到王庭,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正在这时护卫在帐外禀报:“伊陵有事求见。”
军臣大单于连忙应道:“快请他进来。”
伊陵走进帐内拜见了大单于之后说道:“尊敬的大单于,属下有一事相求。”
“哦,我的武士,有何事只管讲来。”
“我们从左谷蠡王营地带来的女人中有一个是我徒弟张佳扬的朋友,希望大单于能放了她,让她得到自由。”
“哈哈哈哈,还有这么巧的事情,这件事我答应了,希望张佳扬他好好习武,将来能很好的担负起保护阏氏的重任。”
“是,我一定将大单于对他的期盼转告他。”
“哦,这样,这事你马上去办吧,等办好后让张佳扬和他的朋友到我帐内来一下。”
“是。”
没多久,张佳扬和刘芳菲在伊陵的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