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外,宋朝更是因为宋太祖得位不正的原因,自始至终,无时无刻不在提防武将效仿宋太祖那样黄袍加身,对武将极度的不信任。
之后宋太宗因为种种原因重文抑武,以文抑武(宋太祖只是杯酒释兵权,提防武将,但重文抑武却是宋太宗赵光义搞出来的),武人的地位空前低下,更是一下打断了国人的脊梁,阉割了民族的血性。
更兼冗官,冗兵,冗费三大绝症,过分优待文人士大夫,结果这些士大夫享受着极高的待遇却人浮于事,每日只会奢侈享受和不停的党争内斗。
以致宋朝每年空有上亿贯的赋税,空有八十万禁军,几十万厢军,拥有最好的装备,最先进的武器,最后却不堪女真蛮子一击。
而且,哪怕是女真蛮子已经打过来了,这些文人士大夫依然内斗不止,互相拆台,最后花样作大死,这才有了靖康之耻。
试问,主角穿越到这样一个时代,面对已经烂到骨子里的赵宋朝廷,难道还要一心舔宋,舔朝廷,舔这些士大夫吗?难道不应该推翻他们吗?
所以与原著水浒传中的主题“招安”不同,拥有现代人灵魂的林冲,建立梁山之后,主题就是造反,就是一定要推翻赵宋!
这就是简介中不一样的林冲,不一样的水浒故事的意思。
可是既然要写不一样的水浒,既然林冲上山之后的路线不是招安而是坚决造反。
那么问题就来了。
如果我完全按照水浒原著来写,林冲一出场大约是在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靖康之耻是1127年,女真人第一次打过来是1125年。
那么林冲上梁山之后,至少还要十年女真才会打过来,而在这十年中梁山军何去何从就是一个问题了。
在写大纲时,我有想过,十年之内,梁山军一举推翻赵宋,然后女真南下,梁山军紧接着背上抵抗女真,后来想了想,觉得这有点太扯了。
因为别看原著中梁山军队好像多牛,108将好像多厉害,其实说到底大部分就是一些草寇,一些低级军官而已,梁山的兵马也只是喽啰兵而已,比起大宋的百战西军来,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的。
而且梁山军造反,精英阶层(读书人,文人士大夫)也不会支持,因为赵宋虽然烂透了,但对这些文人士大夫却实在太好了。
可以想象,一旦梁山军真的要在这十年内(中间梁山还要收人,发展壮大)造反推翻大宋,阻力会有多大,难度会有多大。
更别说外面还有女真蛮子虎视眈眈,一旦梁山军不能短时间内推翻大宋,到时候两边打得一团糟,女真蛮子下来捡便宜,这小说就些崩了。
(当然我也可以完全不顾这些历史事实,像儿戏一样写梁山军一出,赵宋军队如何不堪一击,读书人士大夫,各级赵宋官僚全都跑来投降,但臣妾做不到啊!真这样写了,这本小说就是狗屁不通了,属于脑残文了,而我最恨的就是这个。)
苦思冥想了两天之后,在看一个讲抗日战争的帖子时,一个灵感一下冒了出来。
我一下想到,赵宋王朝不就挺像蒋·家·王·朝的么?女真不就挺像日·本·鬼·子的么,那梁山军像什么?自然是像土·八·路了。
于是我一下想到,可以让女真蛮子早点打过来。
比如林冲上了梁山之后,先开始埋头发展,收人,练兵,种田什么的;然后跟赵宋朝廷爆发矛盾,双方打个二三年;
这时候女真蛮子就要杀过来了,然后想办法转入两家一起抗金的剧情;然后打完女真蛮子,梁山军也锻炼了军队,发展了实力,收获了民心,再慢慢与赵宋朝廷争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