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武侠修真 > 明朝那些帮派 > 第二十章 多事之冬

第二十章 多事之冬(3 / 4)

场的除督捕司人外还有几个蜀山帮帮众,都诧异地看着尚千秋。

尚千秋用手抹了一把脸,呼出一口恶气,沉声道:“这个人是谁哪个捕头带的,把他安顿好,不行就捆起来。等无为州的人回来开始全城搜查。现在计划有变,凡是身怀武功的外地人,全部带到鼓楼,一个都不能少。李顺,你来。”

虽然高家血案也是大案,但由于还未发生时就已被锦衣卫接管,所以尚千秋只是听说庐州府督捕司有人被问罪才简单了解一下,不甚详尽,遂把李顺叫到无人处询问。

“大人,北天盟白虎山,想必有所耳闻?”

“废话,说重点。”

江湖俗话语“北有白虎西有唐,西北榆林好儿郎”中的“白虎”便是指白虎山,“唐”则是指蜀中唐门。白虎山、唐门、榆林三者一为帮派一为宗门一为地名,本无共通之处,但三者都以“恩必报、仇必果”而名满江湖。其中,白虎山是最特殊的一个。

白虎山建帮于元初,是太原以北一带最大的抗元帮派,也是抗元帮派联盟“北天盟”的创始帮派之一。大明开国后,白虎山等少数几个帮派不进城、不受封,不受朝廷管束,只听北天盟号令。原本这种帮派朝廷是容不得的,可北天盟中大多帮派都已受封,朝廷有令白虎山也不曾违拗。况且蒙元残部寇边白虎山自发协助边军抵御,当地军中上下也对白虎山颇有好感。

洪武前十几年,原属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帮派落草的极多,其中不乏烧杀抢掠、作恶多端者,朝廷每剿灭一个都要付出极大代价,像白虎山这样只求独善其身的自然没人去管。一次朱元璋看到一篇奏章上写白虎山不服王化肆意妄为等等,问养子平安,后批:由他去。

“由他去”三字语焉不详,不过从此山西布政司、督捕司均对白虎山不管不问,白虎山依旧我行我素。白虎山抗元有功却不受禄米,保境安民,唯有一点饱受诟病,即凡事必论江湖规矩且置于国法之上。

李顺将高家案发至万红兵一行四人赴京领罪之事原原本本说了,尚千秋眉头紧锁。

“白虎山在江湖中名声不坏,此事莫非有人蓄意嫁祸混淆视听?白虎山即便不算侠义道中人,最次也是绿林道吧!‘斩草除根’是黑道才有的做法!没本事向正主寻仇就向妻儿下手,这不是我所知道的白虎山的作风。”

“唉,大人,你有所不知。这帮人跟一般人不一样!他们是疯子!”

“不对,你毋须多言。白虎山以往行事我略知一二。概因督捕司调解帮派纠纷都依各地江湖规矩办事,白虎山从来都视督捕司为江湖中人。我在南京督捕司时曾去太原出差,见过白虎山的人,他们见官不拜,先问师门,然后称我为少侠而非大人。万红兵他们抓人是职责所在,若是当场格杀,说不定还没有这桩祸事,可就是抓住了移交锦衣卫,这便犯了江湖大忌,庐州督捕司遭白虎山寻仇,我勉强可以理解。同样,想要寻仇而力有未逮,下毒、暗算、雇凶也属寻常,至于事后斩草除根最多算是手段凶残!而此等杀人妻儿充作报仇的卑鄙无耻人神共愤的行径,白虎山的人绝对做不出来!就是百刀门、无忧山这样的黑道杀手组织也不会接这样的活!”

“这个……大人……您这话未免太过武断……您忘了高家?”

“高家血案系白虎山护主引发,且高家不是江湖中人。真凶另有其人,此系借机嫁祸白虎山。李顺,放风出去,这桩案子有提供可靠消息,属实的,赏银千两。如负罪在身,既往不咎。”

“大人,还请三思!凶犯留有笔迹,到时……”

“嗯?李顺,你是否有所隐瞒?”在尚千秋看来,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的事情李顺一直吞吞吐吐兼神色异常,其中必定有

最新小说: 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诛仙:我诛仙剑主,剑开天门 洪荒:我混沌钟,开局撞击鸿钧! 诛仙:晚年躺平系统,剑开天门 统御龙庭 诛仙:大地皇者,轩辕镇世 长生仙族:从龙精虎猛开始 问剑华山 混在大巫中的人族 诛仙:我以魔血染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