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他与一位名叫乔安娜的女子订下婚约,并于同年完婚。
著名的德意志1848年革命爆发,普鲁士国王被俘。俾斯麦决定亲赴柏林,打探虚实。他遇上了已经逃往英格兰的威廉亲王的妻子奥古斯塔,但奥古斯塔并没接受俾斯麦的帮助。
俾斯麦最初的设想是动员自己领地内的农民参军保王,但到达柏林后被告知他的价值只在于为军队提供补给。
1849年俾斯麦被选入新的普鲁士州议会,当时他的立场是反德意志统一。
随后他当上了埃尔福特议会的普鲁士代表,但其目的仍然是阻挠德意志统一的进行。
最终该议会因为无法得到德意志最大的两个组成部分,即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支持而以失败告终。
1851年,俾斯麦出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之普鲁士代表,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而这份差事他足足做了8年。
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因此由其弟威廉亲王摄政,威廉亲王摄政后,即时召见俾斯麦,并任命他为驻俄大使。
在1861年威廉亲王登基,是为威廉一世,但他随即在扩充军备方面,与议会发生冲突。无奈之下,只有任命俾斯麦为内相,但俾斯麦不甘于只当内相,并不履行。
在1862年春,俾斯麦回到柏林,普王没升他为首相,俾斯麦便请辞,被改派为驻法大使。
同年,在普鲁士议会新一轮选举中自由派获得了绝对胜利,并马上否决了普鲁士政府的对军事改革的全部拨款,政府和议会陷入了僵局。
在重大矛盾之下,俾斯麦成为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选。
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召回了俾斯麦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就职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发表“铁血演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绰号。
大权在握的俾斯麦欲以德国统一的大业来转移议员的视线,并争取工人阶级的支持来抗衡资产阶级自由派,很快地,他便开始筹划了三场统一战争。
丹麦作为德意志的北邻,经常插手德意志的事务,因此俾斯麦第一个便要解决丹麦。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1863年石勒苏益格在波兰革命中被纳入丹麦。而战争同时可以观察奥国实力,为普奥战争作好准备。
在1861年,丹麦国王欲接管普丹边境两地,俾斯麦立即制造争端,先确保如果普丹开战,其他列强不会干涉,并与奥地利结盟,共同攻打丹麦,最后逼使丹麦放弃了这两个州。
但是这其实是俾斯麦处心积虑的阴谋,因为奥地利所得的荷尔斯泰因不但面积狭小,而且被普鲁士包围。这样奥地利很容易便会与普鲁士发生冲突,因此这是一条将奥地利推向与普鲁士发生战争的导火线。
在普丹战争后,俾斯麦决定要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以利于将来德国的统一。
因此他着手孤立奥地利,首先俾斯麦答允协助俄国取消《黑海中立条款》。并与法皇拿破仑三世会晤,表示普鲁士不反对把卢森堡及莱茵河区让给法国,以此确保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而英国当时继续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因此在普奥发生冲突时会保持中立。最后,他在1866年4月8日,与意大利签订攻守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普鲁士在3个月内与奥开战,意大利则必须同时对奥宣战,只有在奥地利归还威尼斯予意大利的情况下,方可与奥讲和。
最后,奥皇因为不满意《加斯坦因专约》的条款,而要求用普鲁士最富庶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