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灭梁(上)

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灭梁(上)(2 / 4)

侍奉陛下如同奴仆侍奉公子一般。”

“臣前后向陛下所献之言,莫不是尽心竭诚之策。陛下当初不顾退守关中之策,以精兵南下与吴决战,臣极言不可,奈何陛下不听,以至于如今精锐尽丧,洛阳危急。”

“陛下当初用段凝为招讨使,臣同样极力反对,然而陛下依旧不听,致有今日之危急。”

虽说敬翔对朱友文的确忠心耿耿,但到了如今的局势,要说他心中没有怨气那是不可能的。

朱友文听着他满是怨气的话,却是一句话也不能反驳。

若是按照之前的计划,直接将中原尽数交给吴国,以精兵保守洛阳,或许就不会有如今的危急了。

再或者若是他继续信任王彦章等老将,而不是用段凝这个无能之辈为将,或许即便依旧会败给吴军,但也绝不至于败得如此之惨。

回想起过往的种种,朱友文心中满是悔恨。

敬翔却是没有停下,他继续说道:“若是臣请陛下此时立即放弃洛阳,退守关中,或许有一丝保命之机,然而臣担心陛下必定不肯这么做。”

“若是臣劝陛下出奇计与敌一战,陛下又没有那份果决。如今的局势,便是张良、陈平复生,只怕也不能挽回局势!”

朱友文听了默然沉吟,让他退守关中,这个计划他的确不怎么情愿。

再怎么说他也是梁国的皇帝,是中原的正统皇帝,怎能抛弃宗庙逃到关中那种边鄙之地做一个不伦不类的“正统皇帝”呢?那比杀了他更加难受。

更何况,这么多年劳心劳累,为国事操劳,虽然结果不怎么样,但朱友文本身对朝政还算勤恳,而且性情温恭,既不荒淫,也不奢靡,最终却是国势日促,至今日更是有亡国之相,他本人早已经深感疲倦,不愿再逃到关中去,反而想着与社稷共存亡。

这才是他始终不愿退守关中,反而寄希望于与吴军决一死战的原因。

不过退守关中虽然不怎么情愿,但对敬翔所说的“出奇计以退敌”他却来了兴趣。

“爱卿所说的奇计,不知是何计策?”

敬翔摇头不语,朱友文再三催问,他才开口道:“臣所言之计策,无非就是东据武牢关,南扼伊阙关,以地利来暂时挡住吴军,同时急遣使向岐王甚至是晋王请求援兵罢了。”

“不过岐王势弱,加之岐王本人年老,已无进取之心,而吴国势大,只怕岐王未必敢出兵救援我国;而晋国乃我世仇,若向其求援,或许陛下需要放下身段,向其请降。臣只怕陛下不甘受此之辱!”

敬翔的计策其实就是向晋国这个老仇家请降,引晋军前来抵挡吴军。

这种策略在唐末藩镇混战的时代极为常见,根本不算什么妙计,不过很明显,朱友文做皇帝做惯了,他是不可能放下身段向李存勖这个仇人请降的。

见朱友文默然不语,敬翔当即叹息道:“陛下,臣愿陛下先赐臣一死,不忍见国家宗庙之亡也。”说完,敬翔与朱友文等人相向恸哭,朝堂之上满是悲戚之色。

商议到最后,朱友贞只能采纳敬翔建议中的另外一:向岐王李茂贞求援。

在吴军北伐之前,梁国一度有退守关中的打算,所以派遣使者与岐王交好,两家关系迅速变得亲密起来,甚至梁军还向岐王购买了不少战马来扩充骑兵。

所以此时朱友文决定派遣张汉杰的弟弟张汉伦以最快速度赶往凤翔寻求援军。

不过且不说岐王会不会派出援兵前来,即便岐王同意派兵,那也要梁国能坚持到那个时候才行。

洛阳自古就是一座大城,城墙周长数十里,这在和平时期固然显得极为雄伟

最新小说: 状元郎 神话版三国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五代风华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