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 第五百九十六章 新炮的故事

第五百九十六章 新炮的故事(1 / 2)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名准将的所指挥下的“肯塔基第二志愿骑兵团”总共装备了两门10斤山地榴,在游击战中这种火炮十分的活跃。

而士兵们也十分的喜爱这种轻便的火炮,并且还给它取了个“可爱”的外号叫做“小斗牛犬”。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南军著名的游骑兵指挥官莫斯比少校,他曾经多次深入到敌军后方作战。在那些战斗过程中,他使用山地榴轰击北军的火车和运输车队。

而在一些地形极度复杂、缺少道路的西部旷野之中,和印第安人作战的时候,这种10斤山地榴弹炮,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历史书中记载的很清楚,在1864年11月25日,德克萨斯州的,卡森将军带着400名部下,和1000名印第安科曼奇部落的人交战。

当时,卡森有两门10斤山地榴,为了躲避科曼奇人的子弹,炮手们在一座小沙丘后面装填弹药,然后推上沙丘顶瞄准发射。

火炮发射后那巨大的后坐力,会把火炮重新推回沙丘底部去,甚至有的时候,还有可能干脆就是翻着跟斗滚到沙丘脚下面去,但就算是这样摔出去,火炮也没有被损坏,炮兵们把火炮给翻过来之后,发现依然还能使用,卡森就是这样,靠着这两门火炮打退了科曼奇人的进攻。

这个战例就充分表明了山地榴的轻便耐用。

这也是陈信仿制这种火炮的根本原因了。在广袤的辽东地区,平原不少,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华夏军线膛150mm重炮的威力。

可是,在辽东,可更多的地方还是山丘、山峦、林地。而且,150mm重炮实在太重,射速太快,以华夏军现在的后勤能力,实在无法把这种昂贵的武器彻底融入到华夏军的战斗模式中去。

而这些个“老式”的火炮,却很适合现在大规模扩军后的华夏军。

陈信当初也是专门研究过那些个装备10斤山地榴弹炮同时期的军队编制的,在正规军的编制当中,六门山地榴就会被编成一个炮兵连。

这个炮兵连,一般配有33头骡子,这些骡子可以运载所有的火炮、一个备用炮架、各种炮兵用具和288枚炮弹。

但实际上,那时候的军队常常缺额,无法达到纸面上的编制,经常性的,区区四门炮就会被编成一个炮兵连,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把炮兵连给拆分开来,把单门的火炮配给其他部队使用。

当时的很多山地榴,都是配备给骑兵部队,只有少部分被配发给了步兵部队。一部分的骑兵团甚至还编有专门的骑炮连,而骑炮连的炮手,则是由各个骑兵连里面抽调出来。

因为这些山地榴总是由骡子运载,装备了山地榴的炮兵连有时会被称为“驴” 炮兵。

如果地形允许,整门山地榴可以挂在拖车后由一头骡子拉走。

驮载的时候,打头的第一头骡子驮着火炮的炮身,而第二头骡子,则驮着炮架和车轮,最后一头,也就是第三头骡子,则拖着两个弹药箱。

每两头骡子之间,前后的间隔大约在两米左右,而每头骡子最多可以驮载230斤-270斤重物。

这些历史当中已经被总结出来的经验,已经被陈信很好的融合到了现在的华夏军炮兵部队当中。

实际上,炮兵是个非常讲究的兵种,不但是发射火炮的技术,就连牲口的驾驭,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例如,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炮兵用的牲口主要是马、骡和牛。

在当时,虽然骡子的载重量比马要大上一些,同时也要比马好养一些,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野战炮兵是不会用骡子来拉火炮和弹药车的。

最新小说: 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双穿大唐:富养小兕子 亮剑:我在战场上捡属性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战地牧师日记 抗战:从炮灰团开始崛起 异界争霸之绝世召唤 大宋:梁山好汉,开局程咬金模板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远山破阵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