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硬座的票价便宜。因此,她的行为不仅惹来甄母的一顿不知道节俭的数落,到了叔叔家之后,还引来了一场风波。
这场风波的缘由表面上是由甄家三口坐飞机到上海引起的,但是其实根子在房子上。当年甄爷爷从国外回来,为国效力,单位分给他一套别墅。作为单位分房,这套别墅,甄家人只有居住权,并没有房子的产权。因此在甄爷爷过世后,这套别墅,单位有权收回。
随着那场动乱来临,甄家一家不仅被赶出了别墅,连上海都不让他们呆,除了甄爷爷和甄奶奶被分在了一起,三个儿女,被分散各地。动乱结束后,甄爷爷虽然得到了平反,但是因为他已经过世,原本单位分给他住的别墅显然不可能再给甄家了。
尽管这个时候,国家福利分房的政策还没有取消,不管是叔叔所在的单位,还是婶婶的,都可以向单位申请。但是每年等着分房的人,和单位要分的房子的数量比起来,永远是僧多粥少,等到他们分到房子时,还不知道是哪年哪月的事。所以,甄奶奶就拿着国家发还回来的,动乱时,自家被抄走的财产,买下一套房子供自家居住。
这套房子并不大,居住面积只有三十九点多。不是甄奶奶不想买大的,但是刚刚经历过那个特殊时代,她心有余悸,不想那么惹眼。没看到还有很多人,三代同堂,一家人挤在不足十平的房间里面呢嘛。和他们一比,她买下的这套房子,不算小了。
更何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房子里,自来水、煤气、洗澡间、抽水马桶都是全的。不像大多数房子,自来水和厕所都是公用的,没有煤气,只能用烧蜂窝煤的煤炉。正是因为这一点,这套房子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价钱并不低。当时,甄父听到甄奶奶要买房的消息之后,尽管甄奶奶说她手里的钱足够,仍然特地将买房款从新疆给她汇了过来。
甄父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甄奶奶自结婚之后,从来没有出去工作过一天,如今这么大年纪了,显然也不能再去工作了,所以她没有退休金,而丈夫又已过世,从丈夫手里要钱和从儿子手里要钱是不一样的,更何况,还有儿媳妇呢。所以他觉得母亲手里的那些钱还是不要乱花了,留作将来的养老钱吧。
尽管千禧年之后,民众一直嚷嚷着房价涨得太快,买不起房了。但是其实在那之前,国民收入和房价比起来,民众买得起房的情况,和现在差不太多。只不过那个时候,房产买卖并没有兴起,大家眼前都还有一根单位分房的“胡萝卜”吊着,所以关于这方面的反响并不是很多。
但是在九七年的时候,有那脑子快的,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了。这其中甄翘翘叔叔的妻子,她的三婶就是当中的一位。不同于前面大学毕业的哥哥,上到高二才被下放的姐姐,那时甄沪民初中刚毕业,并且成绩一般。所以在动乱结束,他虽然也参加了高考,但是没有考上。回到上海之后,他在家门口的派出所,做了一名片警,然后娶了一名生产劳保用品工厂的普通女工做妻子,生了一儿一女。
甄叔叔这么些年来,一直都是一个小片警,也没升职。作为一名普通工人,甄婶婶的工资并不高,而且后来单位不景气,她每个月都拿不到全额工资,虽然最后托人调换了单位,但是工资依然普普通通。夫妻俩的收入在养家之余,虽然有点小存款,但是未来的支出也很大。
首先他们住的这房子是甄父花钱买下的,写的是甄奶奶的名字。所以,其实甄叔叔他们一家是没有自己的房子的。眼看着儿子就要大学毕业,等他参加工作了之后,就要考虑他的婚事了。还有也在读大学的女儿,将来出嫁的时候,一笔嫁妆总是要的。这一笔笔花销,甄婶婶在心里盘算了半天,发现就算把自家的存款全都拿出来,也就够一个零头。
甄奶奶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