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都市言情 > 历史名人在都市 > 第二六九章 换不换人间-下

第二六九章 换不换人间-下(2 / 3)

唐介、刘敞反对的最为激烈。唐介是大宋朝的愤青,火力非常凶猛,栽在他手里的宰执大臣,估计能够达到两位数。这在大宋的台谏官员之中,算是战绩突出的了。但是他的愤怒,往往来自于自己的“气”。这是宋朝言官的统一毛病,以主观感受为判断是非的主要标准,至于客观事实,对不起,俺不认识你。

刘敞的反对,就比唐介要理性的多。赵祯这么厚待诸葛亮,很明显是想要拉拢他作为自己的亲信。如今的朝堂之上,庞籍和狄青,已经隐隐能够掌握文武大政,如果再让一个异姓王在宗室里镶进一颗钉子。就隐隐约约形成完全的控制力了。

扳倒狄青和庞籍已经是十分难办的事情了,再加上一个的话,显然不是刘敞想要看到的。所以他必须要提出来阻止这件事情。

但是刘敞也不想一想,他能看到的事情,难道皇帝的几个亲信就看不到吗?狄青被赵祯简拔于行伍之中,荣华富贵也好,战功赫赫也罢,都来源于赵祯的信任。他要是不豁出去命,那可真是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

庞籍的政治眼光,更是远远超过酸儒刘敞,和没有多少政治斗争经验的狄青,所以刘敞说道:“祖宗疆土,不可轻予他人”的时候,庞籍就开始长篇大论了。

“夏商周三代皆活跃于大河两岸,唯独实行分封的周朝,为后世奠定了广袤的故土。秦朝不知道其中好处,轻易废除,以至于揭竿而起之日,无人在外抵抗。汉高祖起于草莽之间,更无远见卓识。所以大汉分封,都在腹心之地,于是有了七王之乱,晋朝因循,紧接着就是八王之乱。所以使得之后的朝代,不敢轻易实行分封。他们的失败,是没有像周国那样把封国挪到边疆去。”

赵祯闻言大喜。已经在二十一世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赵祯,当然知道逐渐增长的人口,对一个正在发展的国家来说怎样的双刃剑。分封到边疆去,的确是个好办法。南方的土地,可都是沃土啊,如今却在这群士大夫的口中,成为瘴疠之地。

看到赵祯点头,刘敞立刻反对道:“周朝施行分封,所有才有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最后,天子只不过沦为摆设。相公是准备让陛下的后人,也成为这种摆设吗?”

这就是典型的诛心之言。不过庞籍的威信,可不会因为这句话而受到削弱,他的斗志和逻辑,更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这个解决起来容易。每次分封,最多也就一县之地,或者一个海岛,谁要想造反,那真是好极了,我大宋军队,养尊处优已久,正好活动活动筋骨。”

刘敞还想再说:“兵凶战危之事,怎可……”但是赵祯的一拍大腿,亢声赞道:“此言甚好。就这么定了。”

重臣议决,即便是拥有封驳之权的两制官员,也不会轻易反对宰相的意见。如果是皇帝这么说,他们还可以展现一下自己的风骨,但是庞籍虽然不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但耍起花招来,不必奸相丁谓、夏竦差多少。

于是,大宋提前七十多年,有了第一位异姓王。诸葛亮的出现,让大太监童贯只能在七十年之后瞻仰了。

这件事情敲定之后,下午会谈的时间也差不多该到了。

走进会场的三方,因为主题涉及到敏感的军事问题,而显得拘谨了很多。最后还是锦绣国的国防部长忍不住说道:“愿为大宋驱北虏。”

即便省略了主语,诸葛亮还是从他的话中听出了迫切。他们迫切的需要通过展示军事实力,让大宋屈服于他们,在今后的政治和贸易当中,占据有利地位。

但是大宋的确有这个需要。虽然澶渊之盟犹在,但是城下之盟,睡会吧那玩意儿当回事儿。仁义礼智信,智谋可是排在诚信前面的。拥有先见之明的历代先贤们,早就为他的子孙

最新小说: 女神给我花一块,系统返现一万倍 出马仙清玄 SSSSSSSSSSSSS级镇狱狂龙 终极献祭 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 高武:开局吞噬金翅大鹏 说好做游戏,五千年历史什么鬼? 暖暖而生 拒绝践踏天之骄子 转世仙帝奶爸种田养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