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就再也没回来过。
老三儿子倒是个正常的,但前些年因为天旱争水井浇地他们村子和另外一个村子打起来,他被人不小心一榔头打在了头上,死了。
为了这事两个村子还闹了很久,两个村子的村长、书记也被闹的焦头烂额,最后让打死人的那家赔偿。可惜打死老三儿子那家也是穷的叮当响,啥也拿不出来,只能把家里的粮食都赔给了苏奶奶家。
老三媳妇还年轻,一看男人没了,没了指望,就回了娘家,后来又嫁了人,不过她走的时候留下了才两岁儿子和一个四岁的闺女。
至于苏奶奶那个闺女出了门子,婆家的日子也很一般,她自己都过的不容易,根本没能力帮衬娘家。
家里就剩下了苏奶奶,她瘫痪的大儿子,六岁的孙子和八岁的孙女。
农忙的时候苏奶奶要领着孙子孙女去收庄稼,种庄稼,还要回家给一家人做吃的。好多时候苏奶奶都半夜在被窝里哭,可白天却顽强的活着,因为她是一家的指望,她要是倒下,她的儿子,孙子,孙女还能靠谁去?
索性村里有些人还不错,会在他们难的时候伸把手帮一下,就这样日子倒也过来了。
日子是过来的,可孙女到了上学的年纪,孙子也快了,大儿子一直都那样活着,没有钱买药,家里的日子越发困难,苏奶奶手里没有钱,她上愁,知道这边办了纸厂,她就过来试试。
她也不知道人家会不会用她,就算她身体硬朗,可毕竟上了年纪,比不得年轻人。
当时苏奶奶说她可以少要工钱,因为除了这里,她不可能在别的地方找到能赚钱的活。
陈艳和陈爸爸看她可怜,想了想,留下了她。
他们让苏奶奶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千万别累着。至于工钱,开给苏奶奶的肯定比年轻人少,因为她干的少,如果开一样多,那会让别人觉得不公平。
不过陈艳和陈爸爸私下会补贴苏奶奶一些,过年过节还有效益好的时候偷偷给发个红包啊,或者是给苏奶奶送些东西啊,苏奶奶特别的感激。
至于另外一个就是那次她和辛浩在供销社遇到被偷钱那个老奶奶,没想到几年过去了,那个老奶奶除了看着更老了一些以外,身体倒还是很健康。
她家里的日子一直都苦,她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的,陈艳和她聊天的时候问过那年老奶奶六十一,今年她快七十了。这么大年纪身体是不错,可还出来干活却人想不到。
她记得这个老大娘说的一句话:她说穷人病不得,没权利也没资本生病,穷人也闲不得,因为要努力活着。
当然了,这不是原话,但她表达是这样的意思,穷人没病的权利,病了没钱看,那可能就是等死。也不能闲着,要为生活奔波。
陈艳觉得心里挺难受,也收下了老大娘,待遇和苏奶奶是一样的。
她之所以这样,是想着能帮就帮一把,给两个老人一条活路,就是给她们的家庭活路。
但再多的人她没有让陈爸爸收了,毕竟他们开的不是善堂,要是弄一帮老人进来,那她们什么都别想干了,万一这些老人有些什么事儿,他们也不好说。
“慢点,苏奶奶你们慢点,不着急,这些一会让刘叔他们来搬吧。”
到捡纸边的地方的时候陈艳刚好看到苏奶奶和王奶奶她们吃力的抱着一大堆捡好的纸边要往池子那边去,她急忙喊了一声。
“艳子来了啊,你往旁边站点,可别碰着你。”
苏奶奶和王奶奶把纸边放了下来。
其余捡纸边的看着陈艳也打了招呼。
这时候铁柱刚好过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