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对吴浩说道:“建设铁路的钱,国会不批,但如果是发展北京、天津等地经济建设的钱,国会难道还会吝啬?”
“您的意思是.........挂羊头卖狗肉?”吴浩若有所思。
“得,随你怎么想,反正修建铁路,也算是发展两地的经济,这点想必你在苏州任职时也见识过了。而且这铁路究竟有没有利润,别人不清楚,难道你与那些参与投资的商人还不清楚?就算国会不愿投资修建铁路的钱,但周边地皮动迁,建设厂房之类的花费,总得掏钱吧?只要把握住这点,按照苏州铁路的运营方式,先想办法修一条短线,让这帮目光短浅的家伙,见到其中的利润,那么今后就算你不找他们,他们也会主动找你商议修建铁路的事宜。”李鸿飞说道。
李鸿飞相信,就算国会不批一分钱,依靠民间商人集资,也能将铁路搞起来。
但铁路的连通,不仅仅是连通大明各地的交通与发展经济,最重要的,还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所以这种富有战略意义的项目,自打一出现,李鸿飞就没想过完全让民间经营,就算是占股,朝廷也必须占百分之五十一的大头。
“也对,我还就不信,苏州的铁路能搞起来,这京城能难到哪里去!”听了李鸿飞一席话,吴浩也是信心满满。
京城虽然与苏州有不小的区别,但第一个吃螃蟹,往往是最艰难的,既然苏州已经证明了铁路的可行性,那么在京城搞铁路的阻力,似乎也没那么大了。
归根结底,这事儿的关键点便是钱。
北方多以农业为主,原本有地主乡绅的存在,北方各地还算比较富饶,然而这段时间的明朝北方,还处于小冰河时期,各种天灾不断,导致靠天吃饭的农耕产业,几乎濒临破产。
随后李自成抢了一波,打死了部分乡绅富豪,并将他们的财富搜刮一空,紧接着多尔衮又来了一波,这次更彻底,不仅是乡绅富豪,就算是普通平民,也没能逃过这一劫。
如今想在北方地区找个有钱人,犹如海中捞月。
投资铁路这件事,北方富户就别指望了,只能从南方寻找土豪。
不过南方的商人也不傻,苏州铁路能成功,那是因为有宝山工业园打底,光是每天从工业园出来的货物,就包揽了整条铁路的货运线,再加上想要快速往返,宝山、上海两地洽谈合作的商人,一般都会选择火车这个新兴交通工具。
如此一来,宝山铁路开通不到一年,便回本近三分之一,三年之后就可以盈利,这是任何商人都无法拒绝的诱惑。
可现在的北京有什么?
除了穷人就只剩下官员了,而明朝的官员,又是历朝历代最穷的官,无论是消费能力,还是北方的经济体系,都不是商人首选之地,在这里修建铁路,政治利益往往大于经济利益,朝廷才是最大获益者。
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没有足够的好处,是不会选择在京城投资铁路的。
想要修建铁路,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在北方地区建立起轻工业体制。
如果说重工业是国之根本,那么轻工业,则是一个国家百姓物资生活水平的基础保障。
重工业投资大,发展缓慢,没有魄力的商人,根本不敢轻易投资,而轻工业投资小,成本能自行把控,基本只需一两年,就能决定成败。
要想快速振兴北方经济,那就只能上马轻工业。
于是吴浩利用自己曾经在苏州的关系,大肆招商引资,将火柴厂、食品厂、香烟制造厂、自行车厂,全都搬到了天津地区,气得刚刚接手苏州的姚启圣直跳脚。
吴浩这样一搞,等于是将苏州的几大垄断企业,都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