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不可能。当然对于商贾增税,这个其实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商贾增税,未必不是一个好事请。”
武士彟立马皱眉说:“还是好事请?”
荆谋言点头说:“没错,对于商贾增税,其实未必不是一个好事请。因为如果有朝一日商贾所承担的税赋比例占据了天下的绝大多数,朝廷的开支绝大部分都是由商贾来提供的,你说朝廷还会继续打压商贾吗?到时他们巴不得扶持商贾,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情况下,巴不得扶持商贾呢!”
“纵观天下,朝廷这种东西,其实不过是一个‘机器’,一个统治机器而已。谁养活了这个‘机器’,那他们也就服务于谁。农业养活了他们,他们自然要服务于农业。可是如果商业养活了他们,他们必然会调转到商业那里。毕竟谁也不会做那种断绝自己生存土壤的蠢事。”
荆谋言认为房玄龄给商人进行增税,这个也许是他出于遏制商贾的目的,可是房玄龄也许因为时代眼光局限的缘故,他认为加税可以遏制商贾势力的崛起。
“房玄龄所用的思维明显是错误的,他错误的采用了农业思维来衡量商业,甚至错误的利用了农业社会的思维来衡量将来的商品社会。更是错误的利用了自然经济来衡量商品经济,这样必然会南辕北辙了。在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也许这样加税是盘剥。可是一旦进入了商品经济,对于商业加税反而明显实在让商业势力渗透到朝廷官府里面。一旦朝廷的绝大部分税收和开支都来源于商业,那他们必然会转而从农业变成重视商业,这个是不可避免的。”荆谋言想。
荆谋言并不担心房玄龄增税,因为对于商人增税对于未来商业势力发展,利大于弊。什么行业对税收贡献越大,对于国家财政贡献越大,这样国家反而越是会重视什么行业。这种情况数不胜数,就好比后世很多地方政府都会保护当地的利税大户,甚至牺牲一些自然环境方面的利益去维护利税大户的利益。这样做看起来很蠢,可是却恰恰说明了人类都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当官更是如此,权力来源于哪里,他们也就忠诚于哪里。国家财政主要来源于哪一个行业,他们反而会支持哪一个行业,保护哪一个行业。
房玄龄的思维,并不代表房玄龄愚蠢,不过是他时代思维所束缚,无法预测到未来罢了。用了错误的标尺衡量,那自然是南辕北辙,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你说的这样也对,也不无道理。我们这个益州大都督府,也就是最大的体会啊!根据下属汇报,我们目前益州大都督府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商人直接或者间接的提供了。我们绝大部分的租庸调,本来是单纯的农业的,可是自从你一旦组织了商人垦殖,就变成了商业。我们已经有至少七成以上的租庸调是由商人来组织百姓所缴纳的。”
“至于别的各种道路收费,随着一条条道路未来逐步开通,我们益州大都督府所获得的租庸调甚至各种收入,至少有九成是从商人那里直接或者间接获得。过去还有很多官吏反对商业,可是现在反对声音已经越好越少,反而干脆有人提出‘本末共举’的做法。甚至有人提出了‘保农护商’的论调。”
“他们提出在保证农业的基础之上,可以同样保护商业发展,不让商业被打压了。”
武士彟所说的例子,荆谋言其实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不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了?目前益州大都督府表面上看主要财政收入依然是以农业为主,可是这个背后的结果却是其实这些农业租庸调早就是由商业组织百姓进行集体屯垦所缴纳的,其实事实上已经演变成了商业税,是由商人来间接创造的。至于各种的市场税,关税,道路收费等等一系列的收入,都是跟着商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