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首领赶紧拍胸脯说:“好的,是汉人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土地,我们去教导耕种土地,去教导汉人耕种。”
这些僚人答应了,荆谋言知道推广新式稻种的有一个难题得到了解决。现在解决了稻谷种子,然后接着解决了这些负责传授这些稻谷耕种方法的人,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完成了新式稻谷种类的推广。荆谋言感觉事情还是很多的,一方面要推广新式稻谷,增加粮食产量。
可是另一头也是一个麻烦,也要避免粮食价格的暴跌,让百姓无所适从。荆谋言感觉这两头都要处理好,不然很可能两头不讨好。
“粮食价格暴跌,到时候受苦的还是百姓。这样的结果,那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可是粮食价格暴跌,这样其实归根究底那也是生产力过剩,然后市场无法及时的调整。而这个时候,也就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生产力过剩,产能过剩,同样也都会爆发经济危机。看来,必须要未雨绸缪了。”
荆谋言已经预测到了再过不久,这个大唐的粮价必然会暴跌。这个是荆谋言从唐朝史书里面看到的,在贞观四年的时候,粮食价格暴跌到了三四文钱一斗,这样价格已经是不能用暴跌来形容了,是之即刻跌落到了谷底。
这个粮食价格暴跌,并不一定是绝对的好事请。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看,粮食价格暴跌,也许从一般人的想法来看是好事请,甚至对于很多古代官员来说那也是一个值得称赞的盛世。很多古代官员很容易片面的从物价来单纯衡量这个是否是盛世,可是作为经过了后世教育的荆谋言,却知道这个并不一定是绝对的好事请。唐朝人口农民占据百分之九十以上,粮食价格暴跌反而会让农民受损,这样也不合适的。
相反粮食价格暴跌,等于是直接打击了全国百分之九十的人口的收入。并且大唐朝廷的税收采用的是租庸调的制度,是以粮食作为基础,可是支出的时候却是以铜钱作为计算。这样必然会经历一个把粮食转换成为铜钱的过程,这样损失的也是朝廷。维持粮食价格稳定,而不是大起大落,这个才是荆谋言要做的事情。
“后世各国政府是如何化解过剩产产能,是如何化解经济危机的?按照这个粮食价格暴跌,肯定会有很多奸商趁着粮食价格暴跌趁机进一步压低农民的粮食出售价格,然后故意抬高那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形成一个剪刀差盘剥农民。”
“从唐朝中期开始,唐朝的税收制度租庸调明显有一个巨大的漏洞,百姓要把粮食换成别的物资时候才能够缴纳税负和购买东西。可是当收获的时候,粮食市场顿时充斥着各种粮食,大量粮食同时上市,同样会造成暴跌。如果反而来股市增产,这样同样会造成进一步暴跌,农民增产不增收。唐朝时期商人也都开始流行剪刀差了,在农民统一出售粮食换取铜钱或者是各种别的物资的时候,商人趁机大力压价收购,农民利益依然会受损。不能够让粮食价格暴跌得如此迅速,这样不利于百姓利益。可是如何增加粮食的消耗,进一步的提高粮食价格,避免粮食价格滑落更厉害呢?粮食价格越低,农民被盘剥反而也就越是厉害,这样也不利于他们的生活。”
荆谋言能够思考的方法也就不多,要知道古代的官员很多都会误以为粮食价格越低,百姓越是幸福。指望他们能够拿出方法,这个不太可能的。
荆谋言朝着都督府城里面回去,不过却很快发现了还有人在益州城外修建道路。
“明天这个道路也就可以修好了,听说最近我们修路了之后,我们想要购买东西便宜了不少。过去我买一双鞋的钱,现在都能够买两双了。”“是啊!道路修好了,我们买东西也都方便。听说如果道路更更好,这双鞋子价格还能够降低一些。”……
听到了这些人的议论,荆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