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明传万里 > 第三十二章 李知州是个大忽悠

第三十二章 李知州是个大忽悠(2 / 3)

“考场重地,不得喧哗。”

赵彦见刘景吐了吐舌头,不由会心一笑,随后站到刘景身后,静静的等待着后续的考生们入场。

到了卯时末辰时初,天边晨曦微露,此次县试考生俱已入场,便有那衙役将州学大门一关,威风凛凛的站在门口当起了门神。

深州知州李岩在一群佐官的簇拥下来到堂前,讲了一通废话后,便大马金刀的坐在为其备好的椅子上,一旁的书吏则拿起书册开始唱名。

等到了赵彦时,只听那书吏唱到:“桃村赵彦,廪生李隐作保。”

赵彦昂首站到队伍前列来,以供那小吏端详比照记录上的外貌,随即李夫子的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学生李隐保。”

此时没了前边人遮挡,赵彦眼珠子四下一打量,才看见李夫子与其余一众廪生,正站在州学大堂左近,堂上则是身着朝服,大腹便便的李岩李知州。

李知州对赵彦还有些印象,听到他的名字后,扭头冲着他略一颔首,之后却突然脸色一变,似是想起了什么。

赵彦看李知州憋屈的神色,以为他吃坏了肚子,不由颇为同情的看了他一眼,随后接过试卷,跟着另一名小吏向自己的座位走去。

卷子上有座位号,赵彦见上面写着‘丙辰’两个字。这考场有上千个简易的桌案,虽然知道这应该是按照天干地支排列,但赵彦也没仔细研究过,若是让他自己去找肯定没有头绪,幸好这考试颇为人性化,还负责引导考生到座位上。

在带路的小吏引领下,赵彦来到属了于他的座位前。

坐定后,待那小吏转身走了,赵彦四处打量了一眼,发现这个座位距离堂上不远,透过人群空隙,连李知州脸上那颗痦子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不知道这是不是李知州特意安排的,难道是为了方便自己在他眼皮子下作弊?

赵彦无聊的想了片刻,这才将试卷打开,发现这洁白的卷纸共有十一张,另有两张略粗糙一些的素纸,应是做为草稿之用。

那十一张正卷上有红线横直道格,每页十二行,用标准台阁体书写的话,每行可以写二十字左右,另外试卷上并没有题目,这个李夫子倒是说过,需等所有考生入坐后,方会有衙役举着牌灯巡行场内,题目便贴在上面。

既然暂时无事,赵彦便将小背篓里面的笔墨砚台取出,一一摆放好后,又从考场中早已备好的笔洗中取了一些水,开始研墨。

待到辰时五刻左右,天光放亮,考生俱已入场,便有两名衙役举着牌灯开始在场内巡行,上面贴的便是此次所考的题目,此外另有十几名书吏在场内游梭,起监督之意。

按明初朱八八在洪武十七年定下的规矩来说,科举考试每次考三场。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第二场,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一道。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不过,国朝乃是人治,前人立下的规矩便是用来被后人打破的,如今洪武大帝作古已近五十年,县、府一级的考试已然变的颇为自由,考什么全凭当时的主考官心意来决定。

是以,此次第一场考试按照李知州的心意来定,只考四书文一道、五经义一道、五言或七言试帖诗两首。当然,诗、文写法都有一定的格式,并且整卷文字被限定在八百字之内。

这些在当初布告考试时间地点的时候,已经一起公告了,所以赵彦心中有数,只是当他看到牌灯上贴的题目时,不禁一愣,揉了揉眼睛后再看,随后不禁将头转向堂上坐着的李知州,眼中满是受了欺骗后委屈的神色。

李知州心中有愧,故意不将目光转向赵彦

最新小说: 五代风华 神话版三国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状元郎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