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做一边学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也是这么做的吗,大部分政府官员直接有军转干而来,不是照样把国家治理的蒸蒸日上。
李汉对王威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只要保证沽源不乱就行了。可是王威却不这么想,要做就要把这件事做好。
当年报考东北讲武堂落选,他可是深以为耻。回家后发奋努力了一段时间。
可惜家里条件太差,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最后无奈只得弃笔从戎,到部队中当了个大头兵。
这次李汉把这个任务交给他,王威觉得表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的军事才能并不是特别突出,特别是这一年来,战争不断,尽管部队的战士换了几茬,但是几个主要的军官基本上保留了下来,并且逐渐在战争中成长起来了。
看到以前的老兄弟一个个都有着向抗日悍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王威当然也不甘示弱,不过他想再往军中发展。
连李汉也才是个营长,自己现在已经是连长了,暂时是没有什么升级的希望了。
可是想要发展并不一定得到在部队中,以前一直没有四营自己的地盘,所以也不需要文职干部。
现在不同了,大小四营也占了一个县的地盘,而且这个县的一切事务都有李汉掌管,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的要准备一些行政人员。
原来的政府部门的人肯定也是要留着用,但是营长和他们之间互不信任,所以必须要有自己人坐镇。
可是就四营这个情况,本身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再加上他们也没什么名气,想要别人主动投奔那更不可能。
作为四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王威觉得自己必须要带个好头,将沽源打造成四营的坚实的后盾,觉不能辜负了营长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悉心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