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得小心翼翼,而不是陶醉在突如其来的进境中,因为他需要判断,这种迅速的提高会不会带来潜藏的危害,而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自察,自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丹药的药力也逐渐被吸纳完毕,七颗明黄色的星穴在黑暗中熠熠生辉,好像为他指引着前行的道路。
“还真是奇妙,难怪丹药会成为初习武者的一道门槛,若没有它,寻常人得熬到什么时候?”
这次是真正深有体会,自己五六年下来持之以恒地打坐,也不过是开辟了两颗星穴,可今日不过一粒丹药,就连点五穴,这进阶连燕来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最关键是那种饥饿感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了诱饵之后,变成了嗷嗷待哺的幼鸟,牵动着他的心扉。
“算了,还是先不要冒险,看看有没有其他不良反应。”
燕来压住了自己再次吞食的欲望,静下去心来再次打坐,这次,是要感悟刚获得的真气和功法。
《十轮经》的妙用他已经以身作则地去领悟。
所谓十轮,自然就有十个阶段,燕来做事或许会讲究剑走偏锋,但在修行上却不断提醒自己要稳扎稳打,毕竟他没有师门指点,既然著书者将这十轮按前后的顺序排了出来,那肯定希望后人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前行,所以在第一轮对自己还有增益的时候,他不打算进行下一轮的参悟。
那本《玉清道墟》也一样,体内有更多的真气之后,燕来在多次运转而又协调不得法之时,感获那灵光一闪,发现这本道家典籍原来与真气运转有关,而不是如《十轮经》那般作用在修为提升上。
这秘密的发现让他振奋非常,却也更加疑惑那位书生太监的意图,只是俗话说得好,饿死胆小的,对于现阶段没多少好失去的燕来来说,他不怕撑死,最怕没东西填肚子,无论是功法还是丹药都是如此。
《玉清道墟》与《十轮经》分十个阶段不同,《道墟》就只有一种参悟,那就是从无到有,从始到长这么一个阶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所谓道墟,便是从废墟中建立起道,又从道中感悟化墟的过程,周而复始,便也是真气运转的本意。
力有气竭时,说的就是习武之人运转真气的现象,而与人对决,最怕的就是真气无继,往往同等阶位的武者相搏,或者以寡敌众的时候,对于真气的输出就格外讲究了。
尽管真气可以源源不断的输出,但也要讲究技巧,一时用气过猛,会导致后力不济,但若不在合适时机寻求爆发,又会与对方陷入焦灼,以寡敌众的时候,更会慢慢被耗死,所以才有了各大先贤对于真气运转的不断研究,促成了今日此类功法的出现。
《玉清道墟》的真谛就在于道和墟这两字上,如何在运转真气的时候做到输出即生产,生产即输出,以一缕真气做万象,而非演于一招一式,囊括而谈,也就是太极如何生两仪,两仪又如何生四象,以四象之本,也就是太阳、太阴、少阴、少阳,配合七十二星穴,得衍乾坤坎离震艮巽兑之法。
燕来独自参悟,也只是从字面上看风景,大致了解到《道墟》功法的玄妙,却还未能完全体验其妙在何处,但对于如今真气运转来说却也起了一定的增益作用,比如现在他起身练习那套《莲心鉴》剑法,就更为如鱼得水。
剑法与刀法不同,刀法是顺势而为,剑法却更讲究逆水行舟,所以顶尖的刀法都讲究霸道刚烈,偶有的阴柔也只是顺水中的暗流。
剑却更侧重偏锋,把真正的杀机暗藏在眼花缭乱的招式中,让人摸不清方向,把握不到脉搏,哪怕是那种凌厉的讲究一招一式的剑法,也是要在蓄势时迷惑和扰乱对方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