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崇祯给鲍里斯和基弗斯定下火枪对决之后,这件事也很快成为圈内热闻,不过明朝的朝堂依旧如故,仿佛这只是一阵微风完全吹不起官场上的一点波澜。
不过官场上也还是有让崇祯开心事情,徐光启官复原职的召令颁发至今,终于等到了徐光启的回京。
甫一听闻徐光启已经进京,崇祯连忙令人召徐光启入宫面圣。
君臣二人坐定,本来崇祯想立刻问问徐光启对西方火器方面的研究,参详一下未来制造火器练兵的具体方案。不过徐光启却抢先启奏:“陛下,微臣知道陛下现在对火枪火炮的兴趣甚大,可是微臣认为,现在陛下的当务之急有远甚于火器者。”
崇祯听得徐光启如此说来,也来了兴趣,笑道:“都说徐爱卿博古通今,知天文晓地理,学贯中西,明算章善格致,朕愿意躬听先生教诲。”
徐光启被崇祯这么一夸反而有些不好意,略做谦辞之后,才正色表奏道:“陛下,我大明施行的《大统历》,乃是承继元代《授时历》,日久天长,已严重不准。再加上我朝开国之初便对学习天文有诸多禁制,导致在历法上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得不到修正,早已不能知道农时。农民耕种不得其时,以至于粮产不丰,府库无积粟,农间余粮不足度灾年。农耕乃我大明立国之本,历法不修,将是动摇国本的大事!还请陛下恩准,由老臣重新推算历法。”
崇祯听得此言,连忙点头称是。虽然作为一个开挂的穿越者,对很多知识的眼界比当代人高出一大截,但是对社会的实际了解,别说崇祯现在几乎天天困在宫里,就是真的能天天出去,也不会有这些当代的良心学者了解的深入。如果不是徐光启提及历法的问题,崇祯根本不会想到这方面。打仗靠的就是个钱粮,现在本来气候就不稳定,在没有一个靠谱的历法,到时候真的不用人打,自己就先饿死了。
所以崇祯立马答应了修改历法(至于祖制,呵呵,我的地盘我做主),可是把徐光启这么一个多面手就放在推算历法上崇祯真的是不甘心啊,现在自己知道的能用的当代科学家也就这么一个,指望他的地方还多着呢!崇祯想了想对徐光启说道:“爱卿,推算历法的事情当然是国之根本,不过现在朕在太多方面需要仰仗爱卿,实在无法让爱卿只专心于历法。依朕之意,不如爱卿选几个通天文之臣工开设历局,爱卿只是督导他们推演历法,如何?”
徐光启被感动地伏地泣曰:“陛下关爱,微臣感激莫名,请陛下放心,微臣必当鞠躬尽瘁不负陛下所托!”
崇祯赶忙将徐光启搀扶起来,说道:“爱卿快快请起,朕当然希望你不负朕之所托,但是朕更希望爱卿能够保重身体,朕还需要你以后能多为朕分忧解难。回去之后,爱卿再思量历局人选,推演历法虽然是件大事,也不必急于一时。朕的身边能够学贯中西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可惜利玛窦已经过世,否则朕还真得想召他为官。”
徐光启听得出崇祯言下唏嘘之意,安慰崇祯道:“当今虽然利玛窦教士已逝,但是泰西诸国随船而来者甚繁,只要陛下愿意接纳,微臣相信必能寻得才能不输于西泰者(利玛窦的表字)。”
而后徐光启略略沉吟了一下,有些话仿佛不是太好说出口的样子,崇祯见了便示意徐光启但说无妨。徐光启谨慎的措了措辞,对崇祯回禀道:“如历法者,若以西法推算,则最为精准。还有诸如计时、纪年等规则,现在我大明所用者比泰西诸国所用者,实多有不便之处。所以微臣斗胆建议,陛下能够采用西方历法,并借鉴其他优秀制度。微臣自知冒失,妄议祖制,还望陛下恕罪!”
崇祯听后很是高兴,夸奖徐光启:“爱卿为国事殚精竭虑,何罪之有?更何况,爱卿所言,具是实情,朕又岂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