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没曾想,我这私心惹怒孔夫子,竟降下这样一桩事来,到头来靖言还需杨大夫助力,靖言实在愧对解士之名,愧对孔圣啊。”
杨弘芝听罢心头一震,原来冯靖言本想将这案子记在刘铭朔名下,自己则为从旁佐助者,这样可为自己留些清名。谁知凑巧漕司大人来访,他心思一转,便顺水推舟以此奇事引漕司大人来清河县,如此漕司大人一来,必会发觉刘铭朔勇武有余,智力不足,也会将目光转到冯靖言身上,印象一落,冯靖言便能扶摇而上。可谁有曾想今日发生了埋尸一事,不但绝了他的心思,也让他明白了自己的作为。
“冯师爷不必自责。原本学而优则仕是孔夫子古语,我想冯师爷也是为了黎明百姓尽上一份力才出此下策,况且冯师爷及时悔悟也着实不失文人风骨,比之廉颇负荆请罪也未不如啊。”杨弘芝对于是否抢功看得并未太重,自己生活清闲即可,有人帮忙顶功他还求之不得呢,于是笑道。
冯靖言见杨弘芝如此豁达,再次关头还为自己辩解,面容一松,心头大暖,如遇人生一大知己般上前握住杨弘芝手道“杨大夫胸襟开阔,果真是男子汉大丈夫,靖言着实不如,也百活了这么多岁月了......”
杨弘芝知道大宋文人看中风骨,更看重友情,便任由冯靖言握着等他说完那些肺腑之言。之后,冯靖言与杨弘芝说了些义庄事宜,接着道别后,杨弘芝出了府衙径直去了清河县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