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玄幻魔法 > 圣迹仙踪 > 第四十六回 不速之客分享仙丹 老子师徒岳麓飞升

第四十六回 不速之客分享仙丹 老子师徒岳麓飞升(5 / 5)

,后建超然书院。“超然”二字语出《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亦与道家太虚境的意境暗合。

老子挥笔点太极之山,位于洮河西面约五公里,与众不同,原本早晨一片光明,下午却完全阴暗,老子笔画太极图,使之有阴有阳,以后此山晨阴暮阳,晨明暮暗,后人名之曰“太极山”。

而在老子插笔之处,后人建起一座笔峰塔,内绘老君骑鹤飞升登斜塔的传说,是超然书院内最高的标志性建筑,檐角铜铃随风自动,声音清明,宛若一千多年前那段历史的回声。

“老子英魂,伏惟尚飨”,伴随着祭文的结束,上万人虔诚地鞠躬,以此表达对先贤的缅怀与膜拜。

此后每年三月廿八,临洮县都会举行公祭老子大典,并日益得到各界的参与和关注。岳麓山为老子晚年隐居之地,凤台为老子飞升之所的观念,已经越发深入人心。

老子飞升后,也为后人登临岳麓山增添了许多遐想。

沿绿树成荫的石阶而上,水榭、毓秀亭、伏龙阁、畅怀亭、一览亭等独具特色的建筑飞檐流丹、画阁回廊,典雅别致。半山腰便是老子飞升的“凤台”和超然书院。岳麓之巅,则是蜀汉大将姜维点兵之处--姜维墩。

“岳麓山八景”,即琴台飞瀑、惠桥映月、文峰夕照、戎疆风雪、雾沟伏冰、凤台春晓、三月黄花、古柳隐罩。每逢节假日、庙会节,旅游观光者数以万计,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岳麓山亭台简介毓秀亭老子出关在岳麓山讲道,一日,在此处仰观巍巍岳麓山,俯视滚滚洮河水,对随行的弟子情不自禁地赞叹说:“此地山灵水秀,真胜景也!”后人建毓秀亭纪念老子,毓秀二字,含钟灵毓秀之意。伏龙阁《史记》载: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后,对弟子们称赞老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意思是说:我今天见到了老子,觉得老子好象龙一样。老子隐居临洮时,常和弟子们在此处对奕谈说,修身养性。老子飞升之后,后人建伏龙阁纪念。”“伏龙”二字,典出《史记》,含有隐藏之龙的意思。畅怀亭老子隐居临洮时,常带领随行的弟子以及前来问道的朋友,来到此处,一边观赏风景,一边畅怀交流悟道修德的经验和体会。后来,便建畅怀亭以纪念。悬亭老子当时登上此处时,曾对随行的弟子们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来,此处便成为老子和弟子谈道的地点之一。老子飞升后,人们便建悬亭以纪念。“悬亭”二字,即言此亭悬空建起,又含《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之意。“凤台”凤台又称超然台,相传是老子讲道并且飞升处。“超然“之名,语出《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据《狄道州志》卷十一载:台下有岩溪流出,又有白玉泉从东而来,洄环左右,与溪水交汇,泠泠作响,且有花草树木掩映,小鸟回翔。夏秋之交,台上观之,恍如御风而游太虚。这种记载与老子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非常吻合。凤台,光绪九年重建,至今仍然掩映在梧桐树的浓荫之中,其上镌刻“凤台”二字,含“有凤来仪”之意。

老子飞升后,岳麓山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仙山,千百年来为世人所敬仰,顶礼膜拜。

后人赋诗赞曰:

白发白须非俗身,倒骑青牛一仙尊,

燕处超然点太极,凤台飞升隔陇闻。

最新小说: 战锤:帝皇归来,颤抖吧,混沌! 调戏公主死罪?那女帝我也要了 大秦:开局神级词条,我为红尘仙 修仙背靠大佬,我混的风生水起 谍战:开局掌握军统十大酷刑 家族修仙:从创建海岛仙城开始 从一根野草开始无限重生 混沌龙血:废柴少主的逆袭 这个德鲁伊能变铸星龙王 大帝族长,缔造万古第一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