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并肩,一起去学校操场上转了转。
坐在树荫下的石凳子上,红梅这才告诉加林,她有两个月没来月经,估计是怀孕了。
听到这儿,加林显得比较平静。在他看来,结婚后怀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更何况,他们一年前已经打掉过一个孩子了。
不过,当他仔细推算红梅怀孕的日子时,心里又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因为那时他历经一个多月病魔的折磨,刚刚从医院出院回家,身上还长着疥疮。打了那么多吊针,吃了那么多药,病又没有完全治愈,药物和身上的病菌会不会对胎儿带来不良影响?
想到这一点儿,加林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儿。担忧和焦虑,完全抵消了即将成为父亲的喜悦。
“应该不会吧!哪有那么巧的事情?”红梅听过加林的顾虑,带着侥幸的心理安慰他。
“但愿不会有什么事!菩萨保佑我们生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加林附和着红梅,但心里的石头并没有真正落地。
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让自己的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是最直接的愿望。而决定他们的愿望能否实现的人,或者说,裁决他们命运的人,则是报刊杂志社的编辑。对这些掌握着自己作品生杀大权的编辑们,文学爱好者的敬畏和崇拜是不言而喻的。
编辑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
王加林就是怀着一颗敬神的虔诚之心,前往《长江》杂志编辑部的。
寻找这家文学杂志编辑部办公的地方并不顺利,或者说,相当不容易。加林知道《长江》杂志社与省文联在一起办公,所以他一路打听的是省文联在哪儿。
结果,他问了无数个人,别人都是困惑地摇摇头。
按说,省文联级别也不低呀!而且是这么有名气的单位,大家怎么都不知道呢?加林百思不得其解。
花了近两个小时,走得腿都发软了,加林才在一片绿树丛林中看到了省文联的招牌。
这是一栋新建的办公楼。远离闹市,位置偏僻,基本上坐落于荒山野岭。这里是作家诗人云集之地,都是写东西的人,当然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王加林这样在心里解释。
门房兼做小卖部。
早已舌敝唇焦、喉咙干着冒烟的加林买了一瓶汽水,咕嘟咕嘟喝完之后,才向卖东西的小姑娘打听《长江》文学杂志编辑部。
“在文联三楼。门上有字的。”小姑娘干净利落地回答。
加林于是用手抹了抹头上和脸上的汗水,屏住呼吸,如同朝觐一般,开始前往他心目中的“耶路撒冷”。
到达三楼时,他的心脏怦怦直跳,询问别人哪个是小说编辑时,声音都有些发抖。
“你找周编辑吗?来来来,你随我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先生把加林带到三楼最顶头的一个房间。
房门开着。里面摆着四张桌子四把椅子,但只坐着三个人。有一个座位是空的,空座位的主人恰恰是加林要找的人。
老先生问在座的三个人,知不知道周编辑去哪儿了。
大家都是面无表情地摇摇头。
老先生于是叫加林坐在周编辑的座位上。他又急急忙忙地去其他房间寻找。
问遍了三楼所有的办公室,还是不知周编辑的去向。老先生返回时有些生气了。他自言自语道,周编辑太不像话了,上班时间总不守摊子,动不动就开小差,又不与其他人打个招呼。
屋子里的“其他人”都比较赞同老先生的观点,也同仇敌忾地把周编辑抨击了一通。
老先生问加林找周编辑有什么事。叫他留个电话或者通讯地址,他们会让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