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床那种竹编的席子,但工作调动后,她把凉席送给上高中的妹妹腊梅了。腊梅预考落选后,一直呆在方湾镇的家里。按说,那床席子应该也在她的娘家。方红梅打算放假后和小弟敬武一起回方湾镇,把那床凉席拿过来,带到武汉去用。
由于她和加林老师的工资每个月都会被扣除一部分,偿还加林借的那两百元账债,能够拿到手的钱少得可怜。加林住院期间垫付的医疗费用到现在还没有报销回来,家里每花一分钱都必须精打细算,根本就挤不出买一床凉席的开支。另外,她大弟敬文七月上旬就要参加高考,她想去孝天城看看敬文准备的情况。
办完这两件事情,红梅就可以动身去武汉学习了。
方加林的“暑假行动计划”还没有最后形成。为如何度过这六十天的假期,他很费了些脑子,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最开始,他是希望学校能够安排他参加暑假补课的。因为他教的是初二年级的语文,跟班上的话,下一学年就应该教毕业班。
每年暑假,学校都会安排老师给即将进入初三的学生补课,提前上初三的课程,为下学期复习备战中考,多腾出一些时间。参加暑假补课的教师虽说牺牲了假期,但由于能够领到比平时上班高得多的补课费,大家不仅没有怨言,还把学校领导安排自己补课作为一种恩赐和荣耀。
只有担任初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等主要课程的教师,才能享有这份荣幸。
初三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学年,读完初三,学生就该毕业了。而毕业前的中考,又将决定每个初中毕业生未来的去向。考上高中或中专的,继续学习深造;考不上的则要走向社会,家在农村的回去种田,家在城镇的开始工作或者待业。
中考过后,人们普遍比较关注学校考上中专和重点高中的人数,尤其是像牌坊中学这样的农村学校。衡量一所初级中学是好是孬,主要就看中考升学率高不高,考上中专和重点高中的人数有多少。初中之间的大比拼,基本上都是盯着这一个指标。为了提高升学率,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学生学籍造假乱象以外,初中毕业班的把关教师当然也很重要。通常情况下,学校会让知识水平最高、业务能力最强、教学经验最丰富、对工作最负责任的教师担任初三课程。初一初二大家可以轮换着上下,初三教师则相对比较固定,类似于我们打麻将时“坐庄”。所以,能够进入毕业班教师群体往往也是一种荣耀,而想获得这种荣耀,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以外,还必须有学校领导的认可。
王加林进入牌坊中学以来,表现一直比较抢眼。不管是所承担的课程,还是班主任工作都可圈可点,让学校上上下下刮目相看,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也是赞扬声一片。他在语文教学上的大胆创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镇教育组统一组织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中,他所任班级的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省地市三级教育部门组织中学生作文竞赛时,他辅导的学生多次拿回大奖。
到牌坊中学的第一年,加林教初一(1)班的语文,兼任班主任。第二年,他随学生们一起升到了初二,当初二(1)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今年暑假即将来临的时候,加林乐观地以为,学校会让他继续教这个班,出任初三(1)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私下里已经做好了暑假补课的准备。但是,放假前的校务会议上,副校长丁伯华宣布暑假补课教师名单时,加林却没有听到他的名字。
当时,他很失落,会后还比较生气。几个长期教不上毕业班的年轻教师有的幸灾乐祸,有的也把他拉到一边儿叽叽咕咕的,为他打抱不平,说学校领导做事向来就是这么“差火”。一些喜欢他的学生们都觉得王老师和方老师两口子在学校里“蛮吃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