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勒死一般是为了伪装成自杀的手段才会实行这种比较费力的方法。从杨苹父母和谢桦羽犯罪的现场来看,凶手并没有想过要伪装,他随意地丢弃了死者的遗体,就像是对待垃圾一样,没有掩饰,没有愧疚,他对待死者的态度是轻率的,是无情的。遗体上也没有任何的个人情感表达,所以我们都认定他是杀手。”
庄严点点头。
Alfred接着说:“从一个杀手的杀人手段来看,用勒死无疑是最复杂最麻烦的一件事,不及刀枪来得利索,所以我推测这个杀手对勒死有着执着的追求,这种人通常都有施虐的心理倾向。而性功能障碍者,也往往需要通过“受虐”或者“施虐”的这种强烈的方式才能唤起功能性勃发。从杀手的手法和作案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思维方式,以及考虑到作案的时间跨度,我觉得凶手在杀杨楷泽夫妻的时候年纪在20-35之间,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智慧,镇定,从容。另外,这种变态的性心理都是有迹可循的,并不是突然就有的,可能在其10-20岁之间时,从惶恐少年转变成性变态的这个过程中,他必定是经历过一些小案子,一步步探索走到了变态职业凶手这一条路上的,这是有迹可循的,所以在排查的时候,还要交叉比对,嫌疑人是否有过未成年犯罪,特别是偷窥,偷女性内衣,淫物,男扮女装这一类的变态行为。成年后,他更加擅长掩饰自己,所以在现实中,这个人极有可能是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甚至有些自卑的青年男性。”
庄严想了想:“若凶手真的是董岩石的话,从时间上算,十五年前董岩石十八岁,杀了父母离开窑村;十一年前,二十二岁,被人雇佣杀害了杨楷泽夫妻,还有在一个月后杀了环境记者宋多修,接着沉寂了六年之后,二十八岁的时候又杀了谢桦羽,然后又在三年前,也就是三十一岁的时候杀了一个政府官员和其情妇,还有最后一个案子是两年前,也就是他三十二岁的时候,他最后又杀了一个女大学生。这些人除了谢桦羽是杨楷泽夫妻被害抛尸现场的第一目击者之外,其他几个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联系,我实在想不通,到底是什么人指使凶手杀他们的?”
Alfred眸子一下幽暗了几分:“有些关联它存在得很隐晦,未必是我们一眼就能看透的,只有剥开了层层假象的包裹,真相才会显露出来。当然,也许凶手并不是董岩石,但是只要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我们总是要调查看看的。”
PS:今天的第二更......累啊.......不过情节控就是这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