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明末求生 > 第435章 江南之行(三)

第435章 江南之行(三)(1 / 2)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商场也是战场,相比于真刀真枪的厮杀,这里更加波云诡异,了解一下敌人的基本情况也更有利于我们找出应对之策!”

两淮盐商这个庞然大物,对于现在的刘凡来说还是一座很难逾越的高山,所以对上他们刘凡心中也是十分谨慎和小心的。

接下来的时间里刘凡有意将话题岔开,不在谈论这些让人烦恼的事情。而是尽量将主题引导一些令人开心的趣事中。在银铃般的欢声笑语中,夕阳西斜,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了,在西湖陪三女游玩了一下午之后,第2天一早一行人便启程踏上了北上南京之路。出于安全的考虑刘凡还另外调拨五百精兵随行。不是刘凡过于谨慎,而是在江南他的敌人太多了一点,为了小命着想还是小心一点好。

从杭州出发,一路经苏州,常州镇江北至南京,四人一路游山玩水,五六天的行程却被刘凡等人走了半个月之久。虽然时间是长了一点,但也不是没有收获的。这一路行来,刘凡深入的了解到江南的一些基本情况。

要说江南不愧是大明最为繁华富庶的地方,这里不但是闻名天下的“鱼米之乡”而且经济也异常的繁荣昌盛。松江的棉纺织,苏杭的丝纺织,都是闻名天下的纺织业中心。据刘凡了解仅仅一个小小的松江府,每家就可生产三四千万匹棉布。苏杭的绫,罗,绸,缎以及闻名天下的刺绣,都让刘凡感到震惊。尤其是苏绣,江南绣工们“以针作画”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堪称“巧夺天工”这里的丝绸纺织品不但产量巨大,而且质量上乘。精美华贵的丝绸制品畅销天下乃至整个世界,其产量更为巨大,每年何止亿万?

能够形成这样繁荣昌盛的因素除了遍地开花的手工作坊意外,其根本原因还在万万千千普通的江南百姓身上。刘凡观察到江南的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桑养蚕,每家农户几乎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从事纺织,全家动手,机声不休,通宵达旦。每户所织之布虽然数量甚微,但是因户数众多,聚沙成塔,汇聚在一起却成惊人的亿万之数。

江南的纺织业甚至已经超过了其农业成为江南最为重要的支柱,刘凡总算是明白了古代人一直强调女子“女红”的根本原因,原来它不仅仅是心灵手巧的象征,还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在江南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如果能有一个精通刺绣的女子,那么这户百姓家肯定要比其他人富足许多,最起码衣食无忧是肯定的。

假设可以将江南诸省独立出来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单纯是一个农业国了,它甚至有了一个商业国的雏形。刘凡有时候甚至在想如果自己能够独霸江南就好了,那样他就不用整天挖空心思去想着如何捞钱了,只需坐在家里收税就能供养其十万大军吃喝不愁。不需要太多只需一匹布收取十文钱,一年下来就有近百万两。这还只是针对普通百姓来说,如果连商税也算上的话,好歹划拉一下,每年也不会少于五六百万两啊!刘凡恍然想到,难怪“大清”的康熙乾隆要下江南了,原来江南不但人美,钱更多啊!

“夫君,既然江南如此富庶,百姓富足安康,经济繁荣昌盛。这里又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有道是“江南熟,天下足”那为何大明却穷的叮当响呢?甚至到了贵妃姐姐皇帝姐夫还要变卖宝石衣物来维持宫中用度的地步了?”说起自己的姐姐淑英俏脸上泛起了浓浓的心疼之意,她的姐姐虽贵为皇贵妃但日子却过得十分清苦,不但吃穿很差,甚至还要自己动手织布刺绣偷偷拿出去卖钱。要不是自家夫君这两年持续“输血”淑英甚至不敢想象姐姐会沦落到何种地步。以前被父亲养在深闺淑英还不太明白其中的原因,现在跟着刘凡一路走来,心中却更加的疑惑了,所以忍不

最新小说: 神话版三国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状元郎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五代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