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到此书还没成书,刘凡只得暂时放弃了寻找宋应星的打算。因为刘凡不想因为他的介入使这样一本旷世巨著因此夭折,万一出现一点点问题,例如缺个几个章节什么的,其结果也是刘凡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刘凡只好耐着性子等待,反正据宋应星成书也只有一两年的时间了,这点时间刘凡完全等的及。
暂时放弃了寻找宋应星的念头,刘凡只好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徐光启的著作,读的越多,刘凡对自己这个老师就越是敬佩。刘凡从中发现,徐光启,对农业,手工业,自然科学,天文历法,数理,水利等方面都有很深的认知。他甚至还懂得铸炮,练兵。最主要的是他还懂得传统文学,会做官。不同于宋应星一辈子都没考上进士,最高连个县令都不是。徐光启官至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土,身居内阁次辅,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了。这样一个人简直是一个全能的人才。在刘凡看来要是他是皇帝,徐光启简直就是总理的不二人选。一个这样全能杰出的人才,又熟悉官场运作,要是能给他一个施展的平台那他将焕发出怎样的光辉?
可惜!老师已经太老了,身体已经不行了!要是他能晚生二十年,那刘凡一定会竭尽全力将其推荐给崇祯的!而不是现在只是一个名誉的职位。凭其才能不比温体仁,周延儒这样的人强上千万倍?就是他不能拯救大明,但是也应该能保持大明的稳定,最起码江山不会被满清这样轻易夺取!可惜徐光启生不逢时,崇祯也是悲催,这样一个人才就在眼前,却因为年龄的原因,无法发挥其作用!刘凡心中也只能为崇祯默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