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相评论,士兵的作战意志,彪悍程度。肯定是比不上项羽的大军,虽然汉军人数占优,但真要发动决战,结果谁也不知道会如何。
王学谦的思绪似乎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楚汉争霸的时代,最后一役,项王困守垓下,而汉王带领六十万大军围困垓下。
可人多,并不见得是好事。
如果项羽决战的雄心不死,那么这是一个击败对手绝佳的机会。和项羽不同,刘邦这个小混混出身的诸侯,一旦真要统领六十万大军,还斗不过只有十万军队的项王。那么留给刘邦的活路只有一条,出逃海外。因为没人再会相信,项羽是能战胜的。
与此同时,相比刘邦的军队,项羽统领的军队都是精锐,当年可是凭借十万大军,击溃四十万秦军的战绩。
这是谁也无法忽略的事实。
或许这就是韩信宁可故弄玄虚,也不愿意和正面项军决战的意图。显然,项羽失败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因为他心虚,心慌了。最后连心爱的女人都只能自刎在面前,带着72骑,冲杀汉军,斩杀3000余人,让他逃到了乌江边上,差点让他过江逃出包围圈。
可要是项羽不是带着72骑呢?
如果是3000铁骑冲阵呢?
刘邦是否还能抵挡得住?
想到这里,王学谦这才终于明白了,朱葆三到底要说什么,心说,这个费劲啊!才开口:“伯父的意思是说……”他突然停下来,用手指着江面的方向,意思再简单不过,就是指英国人。接着说:“这件事,谁着急,谁就输了?”
“呵呵……这项羽怎么还不上台?”
或许每一个人都带着一种英雄情结,在这个世界上拼搏。当然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历史或许给朱葆三带来的只能是遗憾和惋惜,王学谦在心里猜测,朱葆三并不是真的喜欢看垓下之围,也不是欣赏霸王的勇武,虞姬的柔情,而是惋惜于大好形势,因为心态急躁,而丧失。
或许有些话,在人的心中,只不过是直觉。
说不清道不明的,可真相往往距离人的第一直觉并不遥远。朱葆三想要表达的正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尤其是摸不透对方意图的时候,更不要用疑神疑鬼的心态去猜测对方的用意。因为后果很容易先把自己吓着。
城内都快大乱了,戏园子里听戏的也就朱葆三他们几个人,加上保镖、随从、管家等,总共加起来也只有十多人。
别看朱葆三摆出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样子,其实他的心思也不在戏台上。
他只是奇怪,本来这处戏中本该上台的霸王,却迟迟没有上台。
朱葆三能不着急,王学谦可以不在意,但是戏园子的老板可不敢糊弄台下的观众。朱葆三包场听戏,整个戏园子都是如临大敌一样的对待。别看江面上英国人的炮舰虎视眈眈,可现在宁波城里,朱葆三说的话还是管用的。
锣鼓响了三遍,项羽还迟迟没有上台。
倒是戏园子的老板上台了,点头哈腰的对着台下抱拳鞠躬,额头汗涔涔的往下淌。他已经接到后台茶房传来的消息,原来唱项羽的戏子,听说英国人要炮轰宁波城,带着人就跑了。唱戏的主角跑了,他这个戏园子的老板可跑不了,只能哭丧着脸,恨不得把那个逃跑的‘戏子’抓回来大卸八块,但面对台下一干众人只能陪着笑脸:“各位爷,这个……霸王……”
朱葆三也想起来,台上光见响器的动静,这么没人上台?问道:“对了,霸王呢?”
戏园子的老板,袖子遮着半拉脸,擦着额头的汗水,如丧考妣道:“霸王他老人家拉稀了,上不了台了,不过戏园子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