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无穷的动力,大家都是江湖草莽出身,为什么人家可以,自己不行?
这种飞跃,让他在飘飘然的同时,也开始紧张起自己的安全来。
当流氓的时候,他不会担心威胁。因为所有的威胁都是来自于对手,不会来自租界方面。而青帮杜月笙和黄金荣的组合,在上海滩的帮派中,还有对手吗?
有,当然有,不过‘斧头帮’那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韵,不是江湖草莽能够学得会的。
青帮的强大在于人多势众,乌央乌央的全国几十万帮众,甚至更多。
仅上海周边就有十万人,以前杜月笙信奉的是兄弟要多,越多越好,就算是拉架子出来,也有面子。可现在困扰着他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青帮的人太多,连拜在他门下的人都有数千,如何去粗存精才是眼下最大的问题。
自从隐隐有名流气质的杜月笙,也发现最近的应酬多了很多。
在以前,他是青帮的大佬是没错,手里也有钱。可是手底下没有实业,也没有权力,上海滩的小人物怕他,大人物不鸟他,活在一个被排挤的世界里。连他能动用的手段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小把戏。可现如今不一样了,商会宴会他头一个拿到请柬,还是贵宾。银行开业会让他剪彩?甚至英租界的工部局、法租界的工董局开会,华董们都会找理由给他透个气,这在以前,压根就是一等消息的主。这份面子足够让他吹嘘半辈子。
在少不更事的时候,杜月笙觉得自己的人生只要有钱,有用不完的钱,走到哪里就有面子,人生就美满了。
事实告诉他,这是吊丝想法,很不切实际。
用后世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就更好理解了,中100注头奖的彩民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却要接受东躲西藏的命运。而办工厂,建实业的大企业家,或许净资产还不如中奖彩民的多,可他却风光无限。这个协会,那个协会争相的拉拢,风光无限,其实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名流的社会影响力并非是靠着金钱来衡量的,而是需要主流社会的认可,实业是一张门票,金融也可能是一张门票,商业也是一张门票。可这些东西,在此之前的杜月笙什么都没有。
关心政治是他如今的重要工作,虽然识字不多,但还是在儿子的帮助下开始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有种临阵磨枪的不踏实。当他从报纸上看到报道,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说王学谦要在上海滩推行‘人头税’的时候,一开始还觉得挺好。
因为收人头税简单,太容易了,弄好户籍之后,是个活人就交税,多舒坦啊!
这和青帮在街头收保护费是一个道理,刹那间,他还觉得自己有从政的先天属性光环。
可惜被私下里拜的老师杨度一顿猛喷,说他不学无术也就罢了,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看不出?
杨度当时就很不给面子的告诉杜月笙:“收‘人头税’容易,也方便,但是对于一个地方官来说,这种做法是釜底抽薪,是要敛财。打从康熙年间就已经被废除的‘人头税’要重新出台,就一句话‘人头税’不得人心,民心就会变,那么上海滩的天就要变了!”
杜月笙真够实诚的,他对政务不太了解,还真的以为王学谦缺钱,再说了,他觉得当官的敛财是天经地义的事,真要不太过分,就是好官。他的这种想法被杨度评价了两个字:“作死!”
杨度也是,他当年可是辅佐皇帝的,岁说袁世名不正言不顺的,身份很尴尬。
可再不济也是大总统啊!
杜月笙算什么?江湖人,他凭什么见天的烦他?
不就是给他买房子的钱,按月给一份家用的生活费嘛!这点钱就想要请杨度出山,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