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唐朝小官人 > 第三百八十二章:藩镇

第三百八十二章:藩镇(2 / 3)

成为弃子,因此为了说动韦后媾和,收买秦少游,他必须得说动韦后,否则韦后可能损失的只是实力的削弱,而自己,却可能牵涉到身家性命的问题,韦弘敏比韦后更加理智,他非常清楚秦少游要的是什么,他唯一担心的就是韦后未必肯给,这……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他小心翼翼的去看韦后的脸色,却见韦后只是阴沉着脸,不做声,便更加小心的道:“所以臣以为,能给秦少游,且能解决眼下麻烦的,只有一样,那便是……命秦少游与神策府镇河南府……”

镇河南府……

这几乎等同于是将河南府拱手相让了。

河南府是什么地方,别看地方不大,不过拥有二十余县,可是这里,却是大唐的东都,这么多年的经营,早已成了可以和长安京兆府一样的地方,秦少游拥有了弘农,便有了立身之本,若是再将整个河南府,乃至于河南府中最核心的洛阳拱手相让,这岂不是如虎添翼?

况且……这个镇字,带着许多玄机,如何个镇法?

若是在历史中的宋朝和明清时期,其实任命一个地方的地方官,倒是没什么,毕竟那些封疆大吏,早就被拔了牙齿,几乎所有军事、政务的权利,都被收纳进了朝廷,地方上的所谓镇守,不过是负责收税,然后再将税赋送去国库,国库再下拨了钱粮出来,这便是所谓的外强中干,你不过是个代理人,而且处处受到掣肘,一丁点的本钱都没有,唯一的权利,也不过是教化一方,修一修河堤罢了。

可是在这个时代,却全然不同。

唐朝和宋朝几乎等同于是一个政治格局的分界线,这个分界就在于,由于宋朝之前,交通的不便,再加上人口的稀少,还有水运等方面的落后,导致朝廷对于地方几乎是鞭长莫及,于是乎,地方的刺史、镇守、州牧等地方要员,几乎是把持了地方上的一切,他们不可能在地方上收了钱粮,全数都送去国都去,因为这样的做法损耗实在太大,若是去国都打个来回,那基本上一半以上的钱粮就全数被消耗掉了。而朝廷想要对地方上处处干涉,也不可能,在明清时期,已经建立了十分完善的驿站以及传令制度,所以即便是最遥远的边疆地区,也可以快马加急,通过官道,在短短半月之内来回的传达命令,可是在这大唐朝,却全然不同了,一个信使,若是从长安到剑南路,没有几个月的功夫是不可能往返的,这就导致朝廷根本无力去干涉地方上的行政。

除此之外,宋朝之后,为了约束地方官,因而采取的是强干弱枝的国策,在兵制上,只重禁军,将所有禁军全部调拨到京师,其他地方,只留有一些老弱病残,根本无法动摇朝廷的统治。

而在此时,却是府兵与禁军并存,所谓府兵,就是地方上自己养的兵马,因为朝廷对此难以管理,所以几乎都放任给了地方上的刺史,这些刺史则凭借着府兵,成为了一方诸侯。

这也是为何,宋朝开始之后,地方官想要造反,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因为他们没有任何造反的资本,即便真有人咬着牙反了,只需要几个差役,就可将其解拿京师治罪。可是唐朝却是全然不同,武则天一登基,各地的刺史纷纷叛乱,虽然俱都失败,但是每一次剿平,可都是实打实的花费了气力,因为他们手里有兵,而这些府兵,却大多都是只知有地方官员,而不知有朝廷,譬如那李敬业谋反,各地刺史和司马纷纷响应,影响极大,立即拥兵十万。这若是后世的所谓巡抚造反,只怕老半天,也凑不出一百人的军马出来。

其实现在的大唐国体,与十年之后,所出现的藩镇并无什么不同,只不过大唐为了遏制地方官,所以将天下分为了三百二十多个州府,而这些州府的刺史在地方上权利很大,偏偏地盘却是太小,不过是三百多分之一,很难有对抗朝廷的资

最新小说: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神话版三国 状元郎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五代风华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