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就是给国资委做了一笔好交易?
郑总在这种事情上的人生经验很简单,很多时候,你不试一试,根本不知道私企老板有多怂,试一试,吓一吓,很管用。
当然,对华银财团就只能试一试,不能吓,否则最后被吓着的,搞不好是自己。
“小徐,老李,咱们都不是外人。其实呢,建行那边抱怨几句呢,我是不当回事的,这次请你们来,主要是有领导在最近金融业改革会议上,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咱们国内比较大的国有银行,工行,建行,中行,交通银行,你们都有持股,比例还都不低,上面的意思是不利于正常的金融秩序……!”郑总原本想好了,只能试一试,不能吓,问题是他这么多年和私企打交道的惯性就是一试二吓,屡试不爽,忍不住就来吓徐腾了,结果话都没说完。
“哪位领导?”徐腾变得很严肃,直视郑总,要对方给一个准确点的答案,他现在就去找领导当面交涉,只要不是正国级,他总能约到时间。
“这个……说出来就没什么意思了,毕竟是内部会议。”郑总后悔不迭,他就说吧,吓唬华银财团的结果,搞不好会将自己吓着。
华银财团过去一直没有持有五大国有银行的股份,直到次贷危机爆发,华银财团收购了建行的外资股份后,有领导认为这个事不错,建议加快。
结果就成了现在这个局面,华银财团在五大国有银行中的四家都持有大额的股份,除了农行,只要是上市银行,华银财团的持股数额都不低于10%。
这个问题,其实真没什么。
华银财团所得到的回报不过是在每家银行都派有一位独立董事,别的好处基本没有,在中行那边,双方关系不错,华银财团可以内部融资,建行、工行和华银财团的实际关系早就差到了极点,一毛钱的贷款融资都拿不到。
双方的矛盾主要还是集中在大客户的问题上。
很多人都想不到,高高在上的银行,为什么对大客户资源有着强烈的需求,就以电力系统为言,每年有多少工程款,多少业务流水,多少工资,多少住房贷款?
华银财团和建行在电力系统的交战规模,堪称是白刃战的水准,都杀红眼了。
过去,建行和工行在这方面也有激烈的竞争,很多单位经常是两个存折,工资卡是建行的,奖金卡是工行的,没有杀红眼,因为大家都有基本的成本核算问题。
华银财团就不同了,东边不赚,西边赚,经常将价码抬的非常高,高到工行和建行都很难承受的水平。
另一方面,华银财团是必须和四大系统搞好关系,玩的都是立体****往往和这些系统的某家单位,同时谈十几项合作,这里面的水就太深了,有些事做的很绝,工行和建行是真没什么好办法。
这不是说四大系统的几十万家企事业单位,各种金融服务都被华银财团独家垄断,但也确实占了一半,剩下来的一半,工行、建行、交行、中行、农行……还有各种地方银行都在哄抢,连各地的农合社都在拼命圈地,对于往年占大头的工行和建行而言,这能开心吗?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全国一半省市的供电局,现在的工资卡都是华夏银行的卡,这在过去是完全不能想象的事。
为什么是这种局面,那就只有上面的人清楚。
一定要问原因,那先问问国网公司是怎么收购智利电网公司30%股权,又是怎么挤入巴西电网市场,怎么挤入泰国市场的。
这里面有很多事,国网都不方便出手,全部是华银财团负责搞定,还要帮国网融资,甚至要组成联合财团共同出资收购。
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