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步步惊唐 > 第0237章 大年到了

第0237章 大年到了(2 / 3)

罗锦被之中,不时传出怪异的叫声:

“妖精!看你往哪里逃!”

“大圣,饶命啊!”

“饶你不得,今日俺要替天行道,看我的金箍棒!”

“这么粗!啊……”

“哈哈哈……..”

“奴要死了…….百丽儿,安琪拉,快来…….救我…..”

“……….”

***

大年初一,位于龙首原上的大明宫传来阵阵洪钟大吕的钟乐,无数高官显贵,骑着宝马,坐着豪车,赶往大明宫参加正旦大朝会。

来自周边各国的使者,亦穿着本国盛装,赶往朝拜大唐天子。长安城的百姓站在街边,看着各国使者的盛装,这也成了长安城的一道风景。

按照以往的惯例,正月初一这一天,所有举子也是要到宫门前集合,接受皇帝的检阅的,但今年有旨,检阅举子的活动取消了。

为什么取消,不知其因。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皇帝倦政的事实。

普通百姓不管这些,携老带幼,相互拜访祝贺新春。各家大门前,桃符新插,红灯笼高挂,时常能看到主人和宾客在门前相对一揖,大袖长垂,彬彬有礼。

门前院内,不时传来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梳着冲天小辫的孩童们奔走打闹,笑声阵阵。

此时还没有鞭炮烟花,各家都是在院里燃一堆火,利用空气受热膨胀的原理,把粗大的竹子架上去烧烤,直到竹节内的空气膨胀得把竹子炸开,是以此时爆竹也称为爆竿。

唐初,有一年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

自那之后,有条件的人家,都会往竹筒里装些硝石和硫磺,一来爆炸声更大,更加喜庆;二来硫磺这些东西,确实有一定杀虫驱瘴的作用。

各条大街上,金吾不禁,百戏纷呈,有表演吐火的,有表演歌舞的,有表演飞刀的,有表演幻术的,有表演胸口碎大石的,有表演高空走长绳的,甚至还有来自印度的女子在跳肚皮舞,林林总总,数都数不过来,围观的百姓不时发出阵阵欢呼声,此起彼伏。

宽达一百多米的朱雀大街上,更搭起了山棚,高耸入云,数百人围在山棚下跳起了踏歌舞。山棚下有人吹短笛、奏鼓来伴奏。舞者不分男女,围成圆圈,手牵手,边歌边舞,情绪欢乐,热烈奔放。

这还是小规模的踏歌了,史有载,睿宗先天二年元宵节,皇室在安福门外举行有近两千女子参加的踏歌舞会,男子近万,人们在高20余丈、燃着5万盏灯的美丽辉煌的灯轮下,里里外外围面好多圈,载歌载舞,跳了3天3夜,场面壮观无比。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

如今大唐还处在巅峰状态,天下安定,国富民强,当此新春来临之际,人们载歌载舞,躯干连同双袖向右抛撒出去时,高唱一句“但愿与君长相守”的唱词,热烈明快的节奏中,让人品味出了几许清新、俏丽,几许的温存、婉约。

李昂带着飞絮,由李七驾着车,穿过朱雀大街,前往通义坊杨家,伍轩骑着马,跟在后边。

飞絮犹豫地问道:“郎君,杨家小娘子和萧家小娘子,你更喜欢谁多一点?”

李昂想了想说道:“说实话,我都喜欢。只不过杨家小娘子与我相识在先,也更亲近一些,她救过我一回,我们同历过生死。”

“可是萧家小娘子对郎君也是一往情深,为了一张字帖,她不顾严寒,顶风冒雪跑去终南山,世间女子,如此有几人?

最新小说: 谍战:红色掌柜 将北伐进行到底 女穿之大理皇朝 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帝秦设计师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早安大明 诸天:数值怪从北宋末年开始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