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之前虽然并没有真正参加高考,但因为考试日期的临近,各类试卷不知做了多少,参考书厚厚的一摞子,早已经心神俱疲了,再让他参加科举这种事情,实在是有心无力。
再者,楚风隐隐约约对宋朝的科举有一个印象,那就是极为难考。正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而明经科……如果楚风没有记错的话,似乎是在王安石变法前后就被取消了,宣和年间必定是没有了。没有了唐朝开十余科取士的恢弘劲儿,宋朝的科举简直就是传奇名士的游乐场,除了苏轼、欧阳修、曾巩这样纯粹的天才之外,其他人想要考取实在太过困难。
当然,换句话说,如果从比例上看,宋代科举选拔人才的比例还是极高的。而且不是明清之后那种死读书的士人,反而都是官任上能治理一方、才学上能名垂青史的人物。也不知是宋代科举选贤用能当真如此高明,还是恰好文曲星庇护了一个朝代。
不管怎么说,宋仕风、流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我没想过太多,只是觉得在这里做知客挺不错的。”楚风微微一笑,“如果文端先生不赶我走的话,我想在这里一直待下去。”
刘正卿闻言,却不免皱了皱眉头,摇头道:“楚兄弟,经过之前种种,我想你我之间说话也不必在有什么顾忌了。人贵有志,你年纪轻轻怎么志向就如此消磨?啊……我知道了!莫不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