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内阁大臣们,将直接向首相负责。而首相,则向皇帝负责。当然,实际上,杨度是向吴皓轩负责的。
“诸位,你们都是过之栋梁。我们的国家,马上就要建立起来了。这代表着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我希望诸位不要骄傲自满。我们虽然快要统一国家了。但是,我们接手的不过是一个烂摊子而已。怎么样将这个国家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立成为一个强大、繁荣的工业国,就需要诸位的努力了。”吴皓轩在内阁成立大会上,郑重的对大家说道。
新组成内阁的这些大臣们,虽然有些兴奋,但同时,他们也感觉到了自己肩头的责任很重大。
接下来,大家又讨论了未来的国号,以及什么时候举行登基典礼等。大家都各抒己见,最后汇总起来。
关于国号,吴皓轩直接决定采用‘中华’二字。以后的国家就叫中华帝国了。至于登基仪式,最终确定在半个月之后举行,虽然有些仓促,但国家正处于危急当中,简略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吴皓轩在内阁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举措,今后的帝国,在历法上,除了使用西元历法之外,更多要使用黄帝历法。现在之所以西元历法在全世界通用,完全是因为西方领导着整个世界,其他的国家都不得不照搬。但是,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必须要坚持自己的传统才行。
虽然,大家有些奇怪为什么吴皓轩会坚持这一条。但是,也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触吴皓轩的眉头。虽然即将登基称帝的是吴兴权,但吴皓轩这个太子之位,估计是跑不了的。更何况,军权和行政权都在吴皓轩的掌控之中,谁还会反对他呢?
(好吧,解释一下,之所以采用黄帝纪元,完全是为了避免河蟹大神。现在河蟹大神横行,稍不注意就会中招。再加上历来架空历史类的书,一旦出现了一九多少多少年,就会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为了避免这一点,小鱼只能够出此下策,希望书友们能够理解。)
《黄帝历》是先秦时期的汉族历法。与《夏历》、《殷历》、《周历》、《鲁历》、《颛顼历》合称古六历。《黄帝历》是中国最早的历法,传说是黄帝命人所制。
清光绪二十九年(西元1903年),刘师培在《国民日报》发表“黄帝纪年论”,反对年号制,同时也反对康有为等变法派主张的孔子纪年。刘师培主张把黄帝诞生的那一年作为纪元元年,光绪二十九年是黄帝四六一四年。 可是,黄帝的生卒年月在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宋钝初主张把被认为是黄帝即位的癸亥年作为纪元元年,把西元1904年作为黄帝纪元四六零二年。以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为首革命派的杂志采用了黄帝纪元。
“没错,使用黄帝纪元,更能够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卫生大臣孙大炮首先表示了支持。实际上,这也是同盟会所提倡的。
其他的大臣们也都纷纷附和。
“现在是西元1909年,换算成黄帝纪元的话,就是4607年了。以后,也都按照这个来计算了。”吴皓轩满意的点了点头。
西元历和黄帝纪元之间的换算,实际上就是用西元历加上2698年。比如,1908加上2698,就是4606,也就是黄帝纪元的4606年。
黄帝纪元4607年(09)3月18日(为了方便书友们阅读,小鱼会在黄帝纪元后面加一个括号,标注相应的西元历,求书友们多多包含),北方政府名义上的统治者,吴兴权正是在天坛祭天,登基称帝。北方军在京的军政高官们,都参加了这一次的仪式。另外,各国驻华使节们,也都出席了这一次的仪式。这代表着在时隔四个多月之后,这个古老的国家再一次进行了皇位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