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海军多艘战列舰,让英国海军一直对华夏潜艇心存忌惮。
英国皇家海军一直在研制寻找潜艇的声呐,他们在声呐没有研制成功之前,不想冒险进攻华夏帝国,此时的英国皇家海军也在声呐技术上做出了突破,皮埃尔?居里(就是居里夫人的丈夫,压电效应的发现人,压电效应是声呐的重要理论基础)组织的研究团队,为英国海军设计了声呐方案,英国海军正在紧锣密鼓地把方案变成现实。
英国海军按兵不动,陆地方向,林飞也没有进攻缅甸,因为缅甸边境难以大规模用兵,而且华夏帝国对占领缅甸准备不足,对当地风土民情缺乏了解。
西面,就剩下清廷了。
自从华夏军攻克武昌汉阳、洛阳开封,清廷就被压在了中国地形的第二阶梯之上,掌控的地方只剩下陕西、山西、四川、宁夏、甘肃等偏远省份。
清廷被压在第二阶梯上的时间是1900年11月,距离现在已经快要九个月了,这九个月的时间中,林飞把华夏军主力都放在了对抗日本和俄国上,没有对清廷动武,而**无能的清廷,也没有能力对华夏军反攻,双方的战线一时间僵持下来。
战线虽然僵持,可是战争准备林飞是一点都没有少做,首先是促进粮食生产,实现华夏军军粮自给,这一点已经实现了,中原地区、两湖地区、江浙地区的粮食获得丰收,在清国驻扎的华夏军,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甚至可以把粮食转运到东北地区,供东北方面军使用。
有了军粮还要有战士,在促进粮食生产之后,林飞就命令华夏军,在清国各省招募兵力,以求达到清国的华夏军完全由清国百姓组成的目标,这样做也是有重大意义的,之前华夏军兵员都是由华夏帝国本土人员组成,这些人肯定会想家,长期在异域他乡驻扎,必然影响战斗力。
这个目标完成得还算不错,驻扎在清国的华夏军,华夏帝国本土人员组成的部队只有百分之二十,其余人员都是从清国招募的,从清国招募百姓组成的华夏军,已经有二十个师,三十万人,这些部队在清国各个省份驻守,相当于华夏帝国的主力师和守备部队。
最后是武器装备的生产,新招募的三十万兵力,需要大量武器装备,这些武器装备,不能都依靠华夏帝国的工厂生产,林飞把清国原有的军工厂利用起来。
在这个时期,清国建立了一批规模不小的军工厂,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比如说,天津机器局、吉林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建船政局、汉阳钢铁厂等等,虽然这些工厂的设备比较落后,可是毕竟有厂房,有技术人员,有基础,总比林飞在空地上新建设一座工厂要强得多。
林飞派出技术人员,为这些工厂改进设备和工艺,九个月的时间,这些工厂纷纷重重开工,为新组建的华夏军提供了武器装备。
在这九个月的时间里,林飞还依托华夏帝国的人员和设备,在清国沿海地区建立了五十余座工厂,包括炼铁厂、炼钢厂、机械加工厂、化工厂等等,全部都和军工生产有关系。
在这些工厂的支撑下,新组建的华夏军纷纷装备了lbq-1型步枪、hp-1型60毫米迫击炮、sld-1型手榴弹等等武器。
不过新组建的华夏军炮兵比较弱小,一个师才装备了十五门hp-2型75毫米榴弹炮,没有装备hp-3型105毫米榴弹炮,这是因为炮兵是技术兵种,发射的时候需要很多数学计算,清国百姓很多都是文盲,训练炮兵需要一段时间。
林飞决定,对清廷发动最后一战,打下西安,彻底灭亡清廷。
如果西安被林飞攻下,那么清廷就只能流亡国外,彻底沦为一个流亡政权。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