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感到庆幸。但他不知道的是,他拒绝了何太后的交往,已经深深影响了历史。若是他和何太后交往,作为何太后唯一心爱的男人,何太后就这些事情,一定会找他商议。
那么他一定会面临一个两难的情况,那时候他不同意杀十常侍,立刻遗臭万年。他若是同意杀十常侍,何太后必定会听他的,那么历史就会大变,何进就死不了了。
看来,冥冥中自有天意,虽然秦峰影响到了历史,但也是影响历史向原本的轨迹发展。
早前曹操和袁绍因秦峰所说,也在琢磨太后不同意该怎么办。
现在果真是不同意,袁绍一方面服气秦峰的神机妙算,一方面就提议道:“大将军,可调兵直接进宫杀了十常侍,到时候,也由不得太后。”
秦峰哑然,他发现袁绍也够狠的,有时候比曹操还狠。
何进大摇其头,道:“汝等也要为我考虑一下,没有太后同意的情况下强攻进去,我将来如何面对太后?我也不是造反?惹怒了太后,免了我的官职,如何是好?“
众人一想,也是这么回事。何进也不是造反,惹怒了太后,就算不被免官,何进也会失去太后的支持,失去太后的支持,大势已去。对于何进来说,就是得不偿失了。
袁绍,曹操便感到,何进一定不会强攻进宫的。
于是袁绍又出了一个主意,这个主意,是历史知名的主意,他说道:“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如此,就不是大将军所为,大将军就可以推脱不知此事,一切都是外兵为了清君侧所为,太后那里就好交代了。”
当袁绍说出这些话的时候,秦峰浑身一个激灵,他也就知道,乱世的序幕,终于是开始了。
这一次,殿上,谁能举印,这一次,殿下跪拜的千百人中都会有谁?
是秦峰终结乱世,还是曹袁刘中有人崛起。亦或是秦曹袁刘含恨收场,在谜底揭开前,谁也无法说的清楚。
曹操闻言脸色大变,就要开口。秦峰一把就把曹操拉住了,道:“稍安勿躁,且听大将军怎么说。”
何进露出十分赞同的模样,拍案而起道:“此计大妙。陈琳,陈琳呢?”
少顷,大将军府的主薄陈琳来到。
何进就喜悦的说道:“陈主薄,消灭十常侍就在近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你马上写一篇绝佳的檄文,我好派人发檄至各镇,召赴京师。”
秦峰瞅了一眼陈琳,这位文采横溢的人物,看来就是天生写檄文的。一篇檄文天下大乱,一篇檄文北方一统。
陈琳听说要消灭十常侍,原本十分高兴,随后听到是召集外兵进京杀十常侍,顿时大惊失色。
现在的外兵形势,已经不是以前。
以前,地方兵都是中央招募、训练,军官也是朝廷任命的。但各地叛乱不断后,兵力缺口很大,朝廷的效率有限,无法快速有效的募兵训练,再派遣各地镇压各地叛乱,朝廷因此迫于奔命。
所以就实行了州牧制度,州牧制度后,地方兵都是地方上招募的,地方上训练的,军官也是州牧任命的。虽然快速有效的镇压了各地叛乱,但中央也失去了对地方兵的控制力。
陈琳不单单只是会写檄文,他立刻劝说道:“此时不可,俗语云: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乎?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如今却反外檄大臣,临犯京阙,英雄带雄兵聚会京都,难保有怀有异心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
陈琳的意